近日,一则“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甚至还有流言说,有患者是吃了草莓被感染的……那么,这个“出血热”究竟是什么病?是怎么传播的呢?我们还能吃草莓吗?
看似新闻,实则常见
在我国,早在1931年就发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侵入人体后,病毒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导致全身皮肤粘膜的充血或出血。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休克、肾衰竭、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痛”加“三红”,即头痛、腰痛、眼眶痛,再加上脸红、颈红、肩胸红。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网友们很担心,这次西安突然爆出肾综合征出血热,会不会很严重啊?
其实,对西安来说,肾综合征出血热实在不能算是什么新闻了。因为陕西省是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关中一带的西安,又是省内出血热疫情最严重的地区——2006年到2017年间,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约2万例,其中西安就占了约1万例。
因此,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早就是西安平时的例行工作了。这次新闻传播这么广,恐怕还是因为出血热疫情不幸又赶上了一轮新冠疫情,结果引起了全网关注。
而在这次出血热新闻传播的时候,还有不少令人担心的信息也掺和了进来,比如就有人将草莓和出血热的传播联系了起来,那么二者真的有关系吗?肾综合征出血热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
出血热传播,主力是老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从动物传给人,而在我国最主要的就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感染病毒的鼠,血、唾液、尿、便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比如,黑线姬鼠会在秋收季节祸害农作物,而病毒可随着鼠的排泄物污染土壤和作物,而收割庄稼的工作者下地干活,接触到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工作时皮肤也经常容易弄出小伤口使病毒趁虚而入,这可能是秋收人员发病率高的原因。此外,像在打谷场这样老鼠非常密集的地方,排出的病毒数量很多,形成的气溶胶也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再就是有鼠潜入了厨房或者菜地,吃喝拉撒,污染了食材,病毒就有机会通过消化道感染人。
像之前关于吃草莓患病的流言,其实就是搞错了重点——不管是什么食物,沾上了带有病毒的老鼠排泄物又很快被吃掉的话,就可能传播出血热;但如果好好清洗食物或充分加热做熟,那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那么,肾综合征出血热到底能不能人传人呢?有一说一,虽然有过这类报道,但往往与直接接触病人排泄物及体液有关,且很少见,远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搞清楚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方式,预防起来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重中之重,当然是有计划地大量消灭害鼠,不过这主要是疾控部门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执行。对疫区群众来说,记得打好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啮齿类,注意食物的保存和清洗,风险就很小了。另外,汉坦病毒本身较脆弱,酒精等常见消毒剂、紫外线、充分加热都能杀死它们。
据“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