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1日
第09版:09

别被直播带货的套路忽悠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近年来,直播带货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热,每天直播时长动辄百万小时以上,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记者调查发现,直播带货话术多、“套路”多,直播观看量和带货订单量存在不少“水分”。

(据11月27日《沧州晚报》4版)

第一次从网络平台上看直播带货,我就很纳闷:这不就是上世纪的电视购物吗?怎么到了网络平台上,就能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创新模式呢?

后来才了解到,直播带货确实是一种创新。虽然它跟电视购物节目相似,但是电视购物节目一般不是直播,不能和观众直接互动。而在网络直播间里,主播直接面对网友,带货主播就像商场导购员,及时回答网友问题,满足网友需求。

直播带货看多了,就能发现其中的套路。一是在直播间里,带货主播刻意营造一种紧张感:只要你的手慢半拍,就会与心仪的商品失之交臂。于是很多人被“带节奏”,疯狂抢购。二是有的直播团队提前筹划“剧本”,准备套取流量的话术,对直播间里的网友进行“洗脑”,把并不便宜的东西卖给顾客。三是使用假账号,在直播间里营造人气鼎沸的现象,“带节奏”,引流量。

那么,该怎样正确认识直播带货?

其一,确实有很多带货主播在兢兢业业工作,给消费者推荐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其二,不少边远地区的农产品,通过主播带货找到了销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创收,值得点赞。

其三,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趁着直播带货的流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耍套路、拼演技、制造虚假流量,欺骗消费者。

对那些货真价实的带货主播,各大平台应予以扶持,让他们得到更多流量和曝光度;对一些浑水摸鱼、借套路牟利的主播,直播平台应关停其主播间,有关部门也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购物,别被直播带货的套路忽悠,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能买,需要的东西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2021-12-01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2429.html 1 别被直播带货的套路忽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