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少年有个“叛逆期”,其实老年人也有个“叛逆期”。为什么这么说?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有一天,刘婶接到儿媳的电话。儿媳说,过一会儿,把孩子送过来。刘婶立即回应:“你别把孩子送过来了,我和你爸想去趟海南岛,估计要几个月。”一听刘婶这么说,她儿子接过电话,不满地说:“老妈,您和老爸既然退休了,就在家里养花、喂鱼、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吧。出去旅游也可以,但一去几个月,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刘婶直接打断了儿子的话,说:“我们工作了半辈子,退休后也该换换心情、换个活法了,不想围着锅台转。给孙子请个保姆吧,钱我们出!”儿子听后,有些不解,觉得老妈退休后跟以前不一样了,这还是当年自己那个妈吗?
儿子与同事们聊起了这件事,结果在同事中引起了共鸣。有的说:“现在的老年人退休后,你以为他们开始养生,以带孙为乐?其实,他们比你还有活力,还爱折腾。他们的许多观点和你不一致,并且看宠物都比看你顺眼。”有一位同事深有同感地说:“去年国庆节,我回家看爸妈,出发前就告诉了他们,可等我下了高铁,爸妈人影都不见。打电话一问,才知道他们带着家里的狗去海边吃烧烤了,完全没把我回家当回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这叫老年人的“退休叛逆期”,就是老年人退休后,想改变自己的活法,自己的老年生活要自己做主,要活得有滋有味,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比如,舍得为梦想花钱、花精力,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热衷做家务,唱歌、跳舞比年轻人还活跃,回家有时比子女还晚;爱打扮,看上去不像个老年人;称霸朋友圈,“动态”发得比你刷得都快;你在看抖音时,父母在拍抖音,等等。
心理学家指出,老年“叛逆”现象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折射出当下长辈们的生活水平和全新的养老观念。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在退休之前,做父母、做孝子、做职工,退休之后,家庭美满的他们终于可以放下重担,去为自己生活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升,父母随心所欲的“花式养老”已经具备充分的条件。对子女而言,父母的无忧无虑便是在为儿女减负。对父母而言,潇洒开启退休后的人生新阶段,积极接受新鲜事物,还会为自己带来价值感和获得感。这些趋势,无疑正在开创养老新局面,或将为未来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既然老年人的“叛逆”现象具有积极意义,老年人和做子女的,就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加以对待。作为老年人,不要因怕人家说你“叛逆”就不敢追求新生活,要鼓起勇气,我的老年我做主,大大方方地活,潇潇洒洒地活,怎么高兴就怎么活。作为子女,应理解自己父母的“叛逆”现象,支持他们从家务圈子里跳出来,让他们去自主地追求新生活,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