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1日
第07版:07

疫情期间 哪些人需要 心理干预

疫情期间,有些人会出现过度的不安、无助、悲观、紧张、委屈、躲避、不敢出门、盲目消毒、易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孤独、失眠、攻击等应激反应。若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要及时心理调适或心理危机干预:

1.总感觉街上遇到的人就是病毒携带者,即使自己全副武装地防护着,也要远远地保持距离,不敢走近、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呼吸。

2.敏感于自己的各种不适,达到疑病状态。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怀疑自己被感染了,惶恐不安,想立即就医。就诊后,尽管经过详细地检查,排除了该病的可能,还是无法安静下来,要么怀疑检查结果,要么担心在就医过程中又被感染了。

3.具有强迫特征的人,疫情下会更加惶恐,他们反复洗手、反复消毒,可总感觉还是不能清洗干净。要么不出门,要么戴上眼罩、戴上双层的口罩、穿上防护服,严格按照传染科医生的防护要求来武装自己,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出门。家人回家后,一定要让家人把外衣全部脱掉扔在门外,甚至丢进垃圾桶。

4.过度焦虑和恐惧的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处于隔离或者确诊的状态下,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对人的身心伤害也是非常明显的。

那么,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1.从权威媒体了解疫情和相关科学防护知识,规律生活、适度锻炼、读书、听音乐等。

2.在疫情期间,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

3.积极心理调适,与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激励。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训练、有氧运动、冥想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应对方式。减少咖啡摄入,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宗合

2021-09-11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4906.html 1 疫情期间 哪些人需要 心理干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