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升小学四年级的王木(化名),成了一名“小眼镜”,近视350度。半年前,王木开始看不清黑板,常常感觉眼睛很累。妈妈担心他“戴上眼镜就摘不掉”,带他去了一家宣传能“治疗”近视的机构,就在学校附近。国家卫健委2020年下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未成年人近视人数超过1亿。
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三年前曾联合发文,要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考核制度,并选定了一批试验区。山西长治的试点最受关注,自2022年起,该市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总成绩,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占5分。
考虑孩子的健康,也担心近视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升学,有条件的家长选择付钱挽救孩子的视力。
OK镜确实可以
有效防控近视
即使视力考核纳入中考的试点不被全面推行,近视防控工作也已成为各地的绩效考核内容。为了“达标”,不少省份建立了学生视力健康监测系统。如山东还会追踪近视者的治疗情况,将“避免低度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作为精准防控目标之一。有人质疑:将视力纳入中考总分,是否会导致学生扎堆接受视力矫正手术?
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是眼轴过长,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切削角膜,或植入晶体来适应这种改变,然而未成年人眼轴还在继续增长,并不适合接受这种手术。医学界公认对未成年人近视防控有效的技术,目前,主要是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矫正镜,以及美国最近批准的软性周边矫正接触镜。
想延缓孩子近视发展的中国家长们,不少选择了俗称OK镜的角膜塑形镜。一副OK镜的价格在7000元—10000多元不等,厂家毛利率将近90%。这只是家长们要花的第一笔钱。随着孩子近视的进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定制,加上每年近万元的护理费用,与仅有矫正作用的普通眼镜相比,OK镜可谓奢侈。
OK镜价格
多在万元以上
像隐形眼镜那样佩戴的OK镜,它的原理是,让孩子每晚佩戴较硬的透镜,在角膜上皮形成一个透镜的形状,相当于让它长成一个隐形眼镜,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多位受访者表示,OK镜有效,但要每晚坚持佩戴,还要特别注意正确佩戴和护理。
OK镜1万多元是常见报价。用于护理的药水等耗材,每年还要花1万元左右。国产OK镜龙头企业欧普康视董事长陶悦群承认,产品的使用成本非常高,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
另外,医生指出,OK镜属高消费产品,就算是一副国产镜,加上护理液、眼药水等一年的费用也要将近2万元,而且摘戴的程序复杂,清洗过程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很高。验配OK镜前,还要进行严格、细致、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佩戴禁忌症,并根据个人眼睛的各项参数来进行“量眼定制”,才能确保安全与效果,定制过程一般需要等40天。
医生提醒,OK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如果孩子散光度数太高或者长期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眼表炎症等禁忌症的情况就不合适戴OK镜。此外,镜片的清洁和保养也是非常细致的,对于年龄相对较小、配合度比较差的孩子来说,也不适合戴OK镜。
较便宜的是周边离焦矫正镜,它是框架眼镜。很多家长放弃的原因是,想要达到最佳矫正效果,需要始终透过眼镜的中心位置看东西,就连一般的成人都很难做到。
药物阿托品
OK镜的“后浪”
与每年费用过万元的OK镜相比,目前,中国家长可以买到的低浓度阿托品,每天的用药费用为10元,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另有多项研究称,低浓度阿托品与OK镜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低浓度阿托品是一种睫状肌麻痹药物,此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散瞳。研究证实低浓度0.01%的阿托品具有较好的近视控制效果。
然而,“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也不是神药。”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指出,低浓度阿托品不是对所有患儿有效,还有畏光、近距离看东西不清楚或是过敏等不良反应。
医生指出,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必须慎重。一定要到医院做检查,由医生判断适不适合用这个药,包括孩子的年龄、近视程度和进展,医生要综合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干预措施的强度。
低浓度阿托品存在两个技术难点:一是药物浓度,目前有效浓度不能完全确定。如何针对中国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浓度成为一个问题,既要确保疗效又要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毕竟这是个给青少年长期使用的药物,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制剂的稳定性问题。通常阿托品在溶液中非常不稳定,保质期基本上只有6个月左右。
阿托品和OK镜一样,都要在眼轴长度确定前坚持使用,如何控制给药剂量并让青少年愿意长期坚持使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