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之后,让我感激涕零的仍然是我的老师。尤其在文学道路上给予了指点。每当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时,快乐就成为最好的记忆。
一晃,离开北京、离开鲁院,告别北京整整十年了。
想起鲁院,那年秋天,我有幸到鲁讯文学院学习,面对面与辅导老师有三次交流机会。抓阄时,我在心中默念,结果,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与我想象的相当吻合。有幸成为他的学生。
第一次见面,是院方商定的拜师会的那天,我们小组是4位男同学,见面之后,老师却幽默地笑了,哦,四条汉子。
就在中秋节的第二天——农历八月十六小聚,也是第一次师生面对面正式交流。平时,我们的文章随时随地交付老师。同时,我们也想借此机会请老师一起小酌,据说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蛮有酒量的,我们盼望着与艾老师开怀畅饮。
中午有几个消息灵通的美女作家非要一起参加我们小组的拜师见面会,希望得到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的指导。犹豫不决之后,只好同意。下午四点出发,一路欢声笑语,赶到事先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安排好的见面地点“满福楼”火锅城。
艾老师准时赶到,并和我们一一亲切握手、问候,他微笑着说:“你们离开家乡没和亲人一起过个团圆节,心情都好吗?”老师的话,让我们倍感温暖,他既可爱可亲,又平易近人。就连几位慕名而来的女学员,见此情景也打消了紧张的心情和陌生感。我们早已久仰老师的声誉。
艾克拜尔·米吉提,新疆霍城县人。1976年兰州大学毕业。1980年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历任《民族文学》《中国作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民族文学处副处长、处长。现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兼综合办公室主任,《作家文摘·典藏》主编等职务。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瘸腿野马》等多部作品。还有传记文学、译著以及大量散文、随笔、评论、纪实文学及翻译作品。主编过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学丛书。作品还被译成日、德、俄等外文,并获多种文学奖项。老师的成绩卓著,为人却温暖如春。
我们走进满福楼落座后,我问:“老师今天喝什么酒?过节了您的几个学生略表一点心意。”老师挥挥手说:“你们不要管了,我都安排好了,你们过节都没回去和亲人团聚,今儿个老师请客,也做一回你们的亲人吧!”老师一语胜似亲人,直击人心,温暖有加。
老师反客为主,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大家围坐,一一给老师敬酒。一边饮酒一边谈文学,特别是他谈到《中国作家》设立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大奖时,鼓励我们踊跃参与,祝我们力争获奖。我们不但被眼前热气腾腾的火锅温暖着,也被老师的真情感动,那情景一如天空的那轮圆月。
一轮圆月悬挂在北京满福楼的上空。酒后,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带我们走上楼顶赏月的茶楼,饮茶品茗,吟诗赏月,谈笑风生。
这个中秋节,我们远离了亲人,没有和家乡的亲人一起欢度,但在京城却有导师的关心,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又深情的中秋。
中秋十六,天上人间,月圆人也圆。那是终身难忘的一个夜晚。新疆同学熊红久羡慕而感慨地说,老兄,你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人!
是的,人生有太多的交往不能替换,不能复制,例如青春时光、美好情感,以及多年以后回首美好时光,也应该叫做缘分。每个人都必须为人生付出代价,时光不容许讨价还价,该拥有的不会散去,不属于你的,终究不再亲近你。
在导师的指导下,《中国作家》2011年长篇小说增刊总第310期上发表了我的长篇小说《致命的欲望》。后来,我两次进京与老师畅谈,老师赠我他出版的小说集和散文集。江西的朋友来电想请导师去讲课,我与老师商榷时,尽管他社会活动很忙,但欣然答应,最终选择一个秋天一起到了江西萍乡。受到了当地文联和广大作者们的热烈欢迎,对导师的讲课也欣赏倍至。
回去的路上,老师特别关照,告诉司机亲自送女学员们回到鲁院。我给老师打电话,原来老师一直在原地。哦,我明白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人感动。
我一直在想,尊敬的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言传身教,光明磊落的性格给予了我们什么?不仅仅教我们如何写作和鼓励我们获奖吧。我想,他教我们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艾克拜尔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楷模。
想起恩师,总是情不自禁地荡漾起感激情绪,那些话语的甜蜜,牢牢地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盛开出幽幽的馨香。
今夜北京的夜空别样美丽。因为盛满了对师恩的眷恋。我相信:这份情怀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流逝,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定会悄悄地伴随我,甚至梦中……许多的爱没有理由,甚至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如同缘分,如同创作,如同行走,因为鲁院、因为导师、因为爱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心存这份美好的情结,在纷繁的生活里留住一份感动。
石佛
原名石松茂,中国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十余部。作品发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文艺报》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