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第12版:12

古代几月开学,考试多不多,什么时候放假

古代私塾

昨天,开学了。

无数家长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神兽”归笼的日子。但你可知道,不是每个时代的开学时间都在九月,九月开学并非自古以来。

农闲时才可入学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上至庙堂下至村野,大小事务都要围绕农时进行。学校教育亦不例外,需要避开农忙时节,在农闲时方可入学。据西汉崔寔《四民月令》,秦汉之时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一年分别有两次和三次开学时间。

“成童”即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一年有两个学期,分两次开学。

第一次开学是在春天,在“农事未起”的春耕大忙之前,要送“成童入大学”,学习“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科目。

第二次开学是在十月“农事毕”,秋收结束,“五谷既登,家备储蓄”,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命成童入大学,如正月焉”,继续学习“五经”。

“幼童”即9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有三个学期,分三次开学。

第一次开学是在正月“砚冰释”,用来研磨墨汁写字的砚台上的冰片消融时,送“幼童入小学”,学习“篇章”,即《六甲》《九九》《急就》《三仓》等启蒙读物。

第二次开学时间在夏末秋初,“八月暑退”,热气散去,天气转凉,“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继续学习启蒙读物。

第三次开学在十一月“砚冰冻”,砚台结上冰片时,时令已到冬天,农闲无事,幼童再次进入小学。在春天和夏末秋初两次学习启蒙读物的基础上,幼童在冬季学期可以进入到《论语》《孝经》的学习阶段。幼童冬季入学也有的在十月,《春秋公羊传》即言“十月事迄,父老教于校室”。

入学年龄跨度大

古代入学年龄没有一定之规,但通常比现在晚。据《春秋公羊传》,“八岁者学小学,十五者学大学”。而且,家庭出身不同的孩童,入学年龄也差别颇大。

西周时期,王太子一般是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世子”,即公卿大臣的长子、大夫等低级官员的嫡子,13岁上小学,20岁上大学。而“余子”,即大夫等低级官员的庶出孩子,和部分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平民子弟,在15岁才能入小学,上大学的时间就更晚。

后世入学年龄一般都在8岁至15岁之间。据明朝《嘉靖太平县志》,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言,“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

有个别神童入学比较早,如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7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13岁出文集。《长安十二时辰》里李必的原型——李泌,7岁就能写诗作文,唐朝中后期理财名臣刘晏,7岁考中科举考试中专为少年儿童应试设置的科目“童子举”, 7岁学业便如此优异,则入学最晚也在四五岁左右。

也有人开蒙较晚,迟至三十而立之年才能入学。北魏儒学大家刘兰因家贫,“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考试是保留项目

进入学校后,从古到今,考试是永远躲不开的保留项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发展出定期考察学业的制度。西汉太学生每年考试一次,称为岁试,东汉改为两年一考。

唐朝的考试制度有每十天一次的旬试、每月一次的月试、每季度一次的季试、每年一次的岁试、毕业考试。学生如果岁试连续三年不及格,或九年仍不能毕业,会被开除学籍。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在考试成绩之外,又加入对学生平时操守、品行的考察,操行、学业俱优才能毕业。

放假的日子又要到了

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的日子到了,下次放假的时间也不远了。古代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一般都有休假,唐朝太学生假期较为规范,有旬假、田假、授衣假三种。

据《新唐书·选举志》,旬假是“每旬给假一日”,唐朝的学生每月只有三天休假时间,上中下旬各休一天,比现在的学生辛苦得多。田假是在每年五月农忙时放假一月,让家住乡村的学生回家帮助父兄料理农活。授衣假是在每年九月天气转凉之时,给太学生放假一月,让其回家取过冬衣物。

国子监是朝廷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太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回家路程远近不一。为照顾家远学生,距离长安超过两百里的学生,假期可以扣除赶路所需时间。假期结束后要及时返回销假,如无故逾期三十日、因故逾期百日不回国子监继续学业,“皆罢归”,开除学籍。

太学生如果家中临时有事,还可随时请假,说明请假理由,报请国子监中层官员丞(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批准即可。但在特殊时期,太学生的假条会得到皇帝御批。

据《资治通鉴》卷204,武则天天授二年,太学生王循之给武则天上表,“乞假还乡”,武则天批示“许之”准假。狄仁杰听说此事后,上奏批评武则天为政太过事必躬亲,不懂“君人者,唯杀生之柄不假人,自余皆归之有司”的抓大放小为君之道,“彼学生求假,丞、簿事耳”,如此小事天子都“为之发敕,则天下之事几敕可尽乎”。武则天听后,“善之”。

据《中国青年报》

2021-09-02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3922.html 1 古代几月开学,考试多不多,什么时候放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