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吴桥县四女寺河西岸边的一个美丽的村庄。虽然离开家乡已有几十年了,可是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村里那些父老乡亲,使我难以忘怀;童年时期在村里成长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每逢过年过节,村里闹“玩艺”,耍杂技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涌向“当街”看热闹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俗话说的好:水流千里归大海,儿行千里思家亲。
提到家乡,令我魂牵梦绕的是我们村北的那片大池塘。老家的人们都管它叫洋池湾。洋池湾占地50多亩,传说此湾湾底通海,这个传说周围邻村的人们都知道。村里的人们对洋池湾都有一种爱恋和依赖的情怀。每逢雨季,大街小巷的水都流进湾里,每逢旱年头,人们可以用湾里的水浇地。但是历年来从未见过水干见底,它一直为我们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洋池湾离我们家最近,就在我们房后头。空暇无事时,我们经常爬上房顶向北,瞭望洋池湾。微风把洋池湾水面吹起层层浪花,静静的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
洋池湾东岸长了一片碧绿的芦苇。芦苇中经常藏着水鸟,喳喳地叫个不停。每年5月,正是北方过端午节包粽子的时节,苇叶就成了人们包粽子的好材料,采摘苇叶又成了我们孩童的任务。为了吃粽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摘苇叶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每到夏天,烈日炎炎,洋池湾又成了孩童的好去处。孩子们成群结队到湾里洗澡,不少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去练游泳,学跳水。我就是那个时候学会了、游泳,练就了仰泳、蛙泳、自由式。闷热的夏天,洋池湾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记得有一年夏季的一天,高温闷热,到洋池湾里洗澡的人们太多了,湾里的水浑浊了,湾里的鱼因缺氧被憋得劈哩啪啦地往外蹦,村里的人们都知道这叫“翻湾”。洋池湾“翻湾”了!消息很快传遍全村,人们便纷纷拿着渔网、筛子、箩筐、水桶跑来逮鱼,有鲤鱼、鲫鱼、鲶鱼,有红的、白的,个大的有四五斤重,有的逮了一水桶,有的逮了半萝筐。湾里逮鱼的人越来越多,岸上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喊的,叫的,笑的,沸沸扬扬连成一片,真的比过节还热闹。是的,“翻湾”的热闹景象永不会抹去,至今滋润着我的心田。
改革开放后,家乡变化很大,村周围已草坪盖地,绿树成荫,洋池湾中半塘荷花飘浮水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街道宽敞,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有时间我还想多回家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