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修的村路上,脚步轻轻,感受着来自心底的脉动,是隐约的,也是真切有力的。这里有我童年的回忆,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谙而又陌生。
离开村子30多年,我是变了,个儿高了,容颜也沧桑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如此形容还谈不上,但在村人的脑海中,或许他们印象中的我,仍是那个活泼可爱的小丫头吧。
村头大树下,两三个小孩在嬉闹,四五位老人享受着树荫的庇护在聊天,真真一个和煦静谧之所。树枝绿叶徐徐舒展,晕染着我的情愫,树身被日光月华摩挲得有了“包浆”,今夕何夕,已然不知。
几百户人家,村脉相传,生生不息。我本来就是一个尘俗中人,忽然异常羡慕这样的生活状态,心想,什么算得上“诗意的栖居”呢?这就是。
我留意了自家的房前屋后,因家人年久离乡不再居住,冒出了些许几寸高的野草。房子在路南,不如路北向阳,砖上长了一些苔藓,厚厚的毛绒绒的,脑子里蓦然诌出“苔痕藏雁影,青草逐人裾”的诗句。
儿时的夏天好似特别漫长,满地野花怒放,嗅着自由自在的气息。温度高却透着湿润,不像而今这么燥热难平。那时,我总是无所顾忌地和村里的小伙伴在一起惹猫逗狗,去田野里撒欢儿,或是在河梁上追逐玩耍,听蟋蟀清亮的叫声,看蚂蚁搬家携物,用石块打水漂儿……光阴太细,指缝太宽,那些逝去的无忧无虑的岁月,越是想握紧抓住,越是溜得很快。
傍晚了,起风了。我看见了风的唇,沾满了口口相传的村间歌谣,将我的脸颊亲吻。麦穗扬起绿色的旗幡,踩响了炎阳的口令,将浓绿装裱得绝版经典。
我亲爱的村庄,在我的心里,它是一个让人欢喜温暖的名字,它是泽被万世的家乡;村子的每一丁点的消息,都引起我的关注;家乡的每一点滴的进步,都令我欣喜。
徜徉在家乡静谧清爽的街巷田陌,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呼吸着故乡新鲜的空气,回味儿时的生活情趣,感受着她的变迁,真的有种熟悉却又陌生的鲜明体验。
眼前的村落已不是30年前的模样,乡风乡俗也与那时不能同日而语。这是时代变革的结果,但是故乡对于远行人来说,依然是情不自禁的牵挂与念想,触景生情,难免想起过去的许多事。
我亲爱的村庄,她是我心中永远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