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6日
第14版:14

书信时光,情归纸笔

■方泳霖

周末在家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了一摞书信。细心展开阅读信件,尘封的记忆从字里行间涌现出来,我像是一尾溯流而上的鱼儿游进幽深的时光隧道,穿越到青葱的少年时代。

这一摞信件是我学生时代的往来信件,许多青春的往事和稚嫩的誓言跃然纸上,一股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

书信曾是人民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媒介。这种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文学表达形式却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里逐渐走向了没落。我庆幸抓住了它的尾巴,让我的青春在书信中留下了印记。

经过整理,我惊讶地发现与我通信的人竟来自五湖四海——笔友。在那个时代,笔友不光来自于报刊杂志的征集,还来自于学校的集体组织。风靡一时的交笔友现象让我的青春不再孤独,借着未曾谋面的神秘感,相互倾述着青春里的忧伤。与笔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希望能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很多信纸印有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港台明星。书写的文字大多歪歪扭扭,讲述着无关痛痒青春往事。但每一封信都饱含深情与期望,表达着坚定的心意和懵懂的感情。信纸会被精心地折成了纸船、爱心之类装进信封,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投进邮箱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正是这份等待让回信变得异常的珍贵,我依稀记得等待回信的那段时间,每天都会一遍遍跑到传达室查看信箱……

我甚至现在还记得写信时的细致用心、等信时的急不可耐、收信时的满心欢喜,这种滋味只有写过信收过信的人才能真切体会。一封薄薄的书信承载了岁月的重量,也弥漫出浪漫的情感。

这一刻我像是一位考古学者,依照着文字的线索,努力去还原年少的自己。我感谢曾经的文字,帮助我找回青春的样子,找到属于那一份美好的记忆。这是一份后书信时代的特殊馈赠,以文字为拼图拼凑了我远逝的青春版图。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首小诗恰恰说明了现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中,我们享受着信息时代便捷的同时,却失去了慢时光中的温暖与质朴。

作为慢时光的标志物,书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却在怀旧的情怀里浅吟低唱,编织成岁月里一幕幕令人百转千回的深情。或许若干年后,展开一张旧信笺,开头的一句“见字如面”,像沐浴午后慵懒的阳光;触摸到的文字,仿佛还带着写信人指尖的温度。

见字如面,纸薄情深,是岁月里最温柔的记忆。

很长时间我没有再写过信,也再也没有人给我写过信。曾经那个鸿雁传书年代的真挚情感,唯有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书房的一隅,被我静静地一再回味。

彩笺飞渡、鱼传尺素的交流方式,在时光中淡了墨香,失了雅趣,但情归纸笔的真意却能让人倍加珍惜。时光清浅,然书信永恒。此刻,我愿执一素笔,以墨为形,以纸为媒,寄一款深情予远方,温暖飘零的时光……

2021-08-16 ■方泳霖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2043.html 1 书信时光,情归纸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