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第10版:10

“哈哈哈哈哈哈”,这字盯久了感觉像“恰”,又像“口人一口”的奇怪组合,看起来如此陌生,不像汉字。 一个汉字盯久了,就感觉不认识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为啥一个 看久了就“不认识”了?

语义饱和

图一

图二

图三

不仅仅是汉语,以任何一种语言为母语的人都有过“一个单词盯久了就不认识了”的感觉。而且,一种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看久了之后突然变得陌生的现象,还发生在熟悉的图画、地点,甚至熟悉的面孔上。

盯着日常起居中最熟悉的那个人的脸,半分钟后你会突然感到陌生。这不是因为他有事瞒着你,或者你俩是塑料感情,或者他被外星人掉包了,而是你的大脑“语义饱和”了。

这种现象被称作“Jamais vu”,是法语词汇,意思是旧事如新(它还有个反义词,是新事如旧)。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针对Jamais vu展开了研究,然后提出了“语义饱和”的解释。

总的来说是这样:人类的神经系统非常爱学习,渴望新刺激。如果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重复单一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

在《名侦探柯南》第707集“毒和恨的设计”中,凶手就利用了“语义饱和”的原理杀人。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暂时性“语义饱和”的字,通常都是“哈”这种常用字。那种本来你就不太认识的字,反倒不会出现“突然就不认识了”的情况。

道理很简单:不熟悉的汉字会给大脑带来持续性的刺激,自然不会引起神经疲惫。

目前,针对“语义饱和”的研究还在继续,焦点在于人是在看字释义的哪一细分阶段产生了疲惫。所以,就“语义饱和”产生的原因,现在有几个假说:语义加工假说、前语义(知觉)加工阶段假说、知觉表征——语义联接假说。

“语义饱和”理论对于我们生活学习其实有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类似“罚抄100遍”和“每个单词抄20遍”这种惩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一个字看久了,都会产生太熟悉而不认识的感觉。一个词抄写100遍,神经会出现疲备,怎么还会考虑将其记下来呢?

人的大脑在看到一个字的形态,然后快速搜索出其字义与发音时,只用了几十分之一秒。而人为地盯着它看十几秒的功夫,这个“自动搜索”的工作,其实已经在脑部被重复了几百次。

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来重复抄写一件东西,大脑为了避免睡着,只能选择忽略眼前的重复刺激,而另谋他就,也就是溜号。比如,大脑会不由得胡思乱想:耳机中的音乐歌词,下顿饭吃啥等。

总而言之,由于“语义饱和”的原理,重复单调地抄写作业,非但不能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反而使人更加厌学,更加注意力不集中了。

完形崩溃

再教大家一个词,叫“完形崩溃”。

明明空白区域什么都没有,但观者仍然能够脑补出一只斑点狗(图一),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图二)以及一只熊猫(图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感知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感知为一群个别的感觉。”

简言之就是,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先关注整体,然后才是局部与细节。

例如这张图(图二),盯久了你会发现,它其实是3个吃豆人。白色三角形在你发现吃豆人的那一瞬间,消失了。

这就是典型的格式塔现象。

格式塔,在德语中是“整体”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即是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格式塔的整体理论能通过我们小时候认字的过程验证。上小学学习认字的时候,我们往往先认识字的整体,能够辨别出它的字义以及发音。然后,我们才会逐渐观察到字的内部结构,以及一些形近字之间相互区别的小细节。

如果盯久了一个字,它的整体开始消失,它的细节甚至无关紧要的细节就会逐渐放大。就像一张油画,远看是美丽的田园风景,走近了不过是一堆堆毫无意义的色块。

“完形崩溃”的过程,和我们认字的规律是一致的,从整体到偏旁部件,再到笔画与形近字。

暂时别看

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郑兆明用“字形饱和”“字形分解”来形容汉字中的“完形崩溃”。通常来讲,一个字笔画盯得越久越容易崩溃,因为细节更容易牵扯整体的注意。

合体字比独体字容易崩溃,或许因为一个字的次要矛盾容易牵扯人们对主要矛盾的注意力。

盯久了神经疲惫,产生“语义饱和”,以及人们关注整体的天性开始被迫观察细节,造成“完形崩溃”——这就是一个字盯久了就感觉不认识的原因。

如果你有时会为“不认字”感到烦恼,可以转转脖子,动动手指,暂时不去看这个字。过段时间再回来看它,就会发现顺眼很多。宗合

2021-08-11 语义饱和 “哈哈哈哈哈哈”,这字盯久了感觉像“恰”,又像“口人一口”的奇怪组合,看起来如此陌生,不像汉字。 一个汉字盯久了,就感觉不认识了。 这是为什么呢?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1500.html 1 为啥一个 看久了就“不认识”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