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第09版:09

“颜值”不止于脸

本报评论员 葛秋端

觉得单眼皮不好看,她做了双眼皮;有了双眼皮,又觉得扁塌的鼻梁不好看,于是再垫高鼻梁……37岁的孟欣已经记不清在脸上打过多少次针、动过多少次刀了。

(据8月4日《沧州晚报》5版)

“说好一起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说好一起丑,你却偷偷整了容”,这虽然只是网上的一个段子,但也反映出整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容是在满足正常的温饱需求以后,衍生出来的高阶需求。通过一些先进的医学技术,去掉外貌的一些瑕疵,提升自己的“颜值”,使自己变得美丽和自信,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人畸形的审美观影响了整容市场,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朝整容,美丽一生”“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一些整容机构不失时机地将目标对准了未成年人。面对整容“低龄化”趋势,我国法律针对未成年人整容的规范却几乎空白。现今,很多因整容变毁容、甚至搭上性命的例子屡见不鲜,其中不乏背着家长做整容的未成年人。

实际上,整容是门医疗科学。整容一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医学科学规律进行,如生病期间、有重大病史或正在成长发育的未成年人是不能接受整容手术的;一定要选择有资质、医疗设备技术过硬的正规医院;不要贪图便宜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高颜值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林黛玉的瓜子脸很美,薛宝钗的银盘脸也同样吸引人;颜值也从来不仅仅是看脸,“你的脸上有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只是来自于一个模子里整出来的五官。美丽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内在的素质、学养、才华、能力才是永不凋败的花朵,历久弥香。

针对整容过热的现象,相关部门要泼点凉水降降温,如积极开展健康美、自然美的宣传引导,消除就业、教育等环节以貌取人的不良倾向等,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修正变异、走样的审美。

另外,相关部门对整容机构应做好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人们的整容风险。

2021-08-11 本报评论员 葛秋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1495.html 1 “颜值”不止于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