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绮诞辰百年时,潘海波办了一场纪念会。在会上,突然有记者采访我,躲不开,得说。黄绮先生我见过,还为他写过短稿,但无深交,只知道他的字好,是铁戟磨沙体,硬硬的,有雄霸之气。但我一开口却说:柔,黄绮先生的英雄气哪里来?柔里来。
真的英雄其实都是柔的,没有一个不是。柔到极处,才有真的英勇。你看鞭子,柔不柔?柔,却硬。你看珍珠,是不是也生在柔处?你看水,柔不柔?正是它能排山倒海。黄绮先生的铁戟磨沙书法,硬不硬?却是来自三寸柔毫。你看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柔不柔?却正是他能够退却百万魔军,成为大雄。老子正是秉承一个柔字,才得大道,由是得用天下,无为无不为。
黄绮的柔在哪里?晚年的时候,我见他,总是仪态谦谦,语气低婉,不像那个舞铁戟写大字的。是因年老了才这样么?也不是。读过潘学聪《云养青山》的读者知道,年轻时候的黄绮,也是柔肠百转。他教学生们的方法,是循循善诱,用的是柔,于是有春风化雨之功。
人心本柔,人心本净。正是这柔和净才能转化为无坚不摧之力,正是这柔和净才能抵达无往不胜之境。柔才能韧,柔才能和,柔才能化,韧了,和了,化了,必然是大我之态。大我之态,全然是我,哪里有敌寇?所以英雄必然立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