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业余文化生活诸方面,始终互帮互学、配合默契,被老朋友们一致称为“最佳夫妻组合”。
退休后,老伴加入了老年大学朗诵班,我则参加了老年文学社。从此,我们晚年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平时,我喜欢鼓捣些文字,每当我完成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作品,老伴便会充当我的第一位读者。她经常帮我纠正错别字,并如实提出阅读后的感受。我则根据老伴的意见,认真对作品进行修改。一旦作品被刊物发表,老伴又是第一个朗诵者。她会诚心诚意地征求我对朗诵的意见,而我则从作者的角度,讲讲创作意图,并对她在朗读中对情感的处理上提出个人看法。老伴听后,一遍又一遍地试读,直到我满意为止。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的金婚之年,我创作了诗歌《金婚誓言》和《夕阳下的长条椅》。因为我们二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所以老两口在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上心有灵犀,特别一致。听到老伴声情并茂的朗诵后,我深深地被打动了,一桩桩、一件件的生活故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感到了自己作品的成功,也感悟到朗诵的魅力和声音的美感。这种文字与声音的有机结合,让我对“夫妻组合”的存在价值有了进一步认识。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便以笔作刀枪,积极投身到抗疫斗争中。这期间,我写了大量的抗疫诗歌作品,而我的老伴不仅充当我作品的朗诵者,还把这些作品积极推荐到老年大学朗诵班和市内各朗诵艺术团体。这些抗疫作品受到了本市朗诵爱好者的欢迎,他们先后组织了几场线上或线下抗疫诗歌朗诵会,为我市的抗疫斗争做了宣传。此时的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两句拙诗:比翼双飞献余热,“夫妻组合”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