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刚过,夏日的晨光徐徐拉开天空的帷幕,伴随着王亮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位于盐山县东汽车站附近的王家羊肉汤馆,照例在晨光微曦中迎来了相熟的客人。“老规矩,一碗羊杂汤,两块葱油饼。”“好咧!”王亮热情地答应着,手里也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羊肉、羊肠、羊杂切好放入碗中,倒进漏勺在锅中沥匀沥透,再用羊汤浇之,依个人口味配上香菜、胡椒、辣椒油、盐、味精等佐料,一碗羊肉汤就做好了。
看着客人吃得心满意足,王亮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年38岁的王亮是盐山本地人,做羊肉汤有十几年了。
一锅汤的功夫
王家羊肉汤好喝,奥秘在于那锅汤。
羊汤,其实熬的是全羊汤,精选羊棒骨和羊身上的各种肉类,像羊头、羊肠、羊肝、羊心、羊肺等,提前一天用清水浸泡,第二天一早,把浸泡好的原料清洗干净,大火熬煮一个多小时,待食材软烂后加入桂皮、良姜、白芷、草果等,再小火慢炖。看着一锅汤慢慢熬成奶白色,达到水脂交融的状态,就是一锅好汤了。
店内,硕大的铁锅里,奶白色的羊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羊棒骨、羊头、羊肠、羊肝等肉类在锅内翻滚,香气弥漫。“羊汤好喝,关键在汤。”王亮笑言,熬好一锅汤,功夫在汤外。
熬一锅好汤,食材、火候、经验都至关重要。肉要精选本地的小山羊,当天宰杀,这样肉质才新鲜;讲究原汤熬制,除了桂皮、白芷、香叶等中草药外,不能放任何添加剂;火候的掌握更考验耐心,要熬到油脂全部融化才行。伴随着天光大亮,一锅汤色奶白、鲜香不腻的羊汤就熬制成功啦!
朝阳升起,寂静的街头热闹起来,忙碌的一天也随之开始。熟稔的居民、赶路的行人、慕名而来的食客……王亮制作羊汤,妻子王芳做老豆腐和葱油饼,夫妻俩热情又默契地关照着每一位进店的食客。
葱油饼的创新
2006年11月,做了几年厨师的王亮继承父辈的手艺,在盐山东汽车站附近开起了这家羊汤馆。开业初期,每一位来吃饭的顾客他都会问问人家口味,追着让人家给提意见。几经改进,羊汤成了店里的招牌。妻子王芳也是个认真能干的人,看着羊汤受欢迎,就想着在日常卖的大饼上做做文章。于是,她上网学习人家的制饼技巧,还按照当地人的口味,一次次地改进。多次摸索后,王芳烙的葱油饼在当地小有名气。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慕名而来,一口气吃了12块饼,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连说“好吃”。
王芳烙的葱油饼外酥里嫩,层次分明,放两天都不会硬。咬一口,伴着葱香、油香和芝麻香,在口腔里回味。王芳说,烙葱油饼,油酥小料的配方是她的独家“秘籍”。油酥小料要充分搅拌,面要软,做饼的面剂子至少要揉两遍,排净里面的空气,再加盐、葱花、芝麻等,这样做出来的饼才能外皮酥脆,内里软嫩。“我做的饼分层多,大人孩子都爱吃,吃完了走时还得带两张。”王芳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了自豪。
品着喝才入味
老食客们都懂得,羊汤品着喝才入味。用汤勺盛出一点,放在嘴里,微眯上眼睛,用舌尖慢慢品味。羊汤入喉,淡淡的鲜香在口腔弥漫;夹一口羊肠,入口滑嫩,不腥不膻;最后才吃羊肉,用筷子夹几片羊肉入口,慢慢咀嚼,肉质细腻,鲜香的羊肉香直入肺腑,让人回味无穷。
每天伴着晨光开门营业,晚上9点多小县城安静了才打烊,日复一日,王亮夫妇就在这样的日日劳作中,坚守着对盐山羊汤的那份喜爱,并把这份传统小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不时有想创业的人来学习,王亮总是毫无保留地教给人家。
做生意凭的是良心,王亮最珍惜的是王家羊肉汤的招牌,羊汤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严格把关,让每一位顾客吃得放心。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开一家中式装修风格的羊汤馆,把传统美味的盐山羊汤做得“味”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