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高收视率、最稳定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肯定算一个,而且有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新闻联播》快结束的时候,每次都播放主持人整理稿子的画面,而且每次整理稿子的时长还不太一样,有时候短有时候长。那为什么每次都播这个整理稿子的画面呢?
为什么要整理稿子?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点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每天的播出时长也是固定的。除了发生重大新闻,结束时间都是在19点30分。
但是每天的新闻实际播放时长,会跟预期出现误差,甚至出现突发状况。现在都是以直播加录播的方式播出,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
对于一些重要新闻,如果在开播后送到演播室,这时就需要插播。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本台刚刚接到消息……”,这样就会造成播出时长的误差。
由于是全国同时转播,如果《新闻联播》时间拉长,就会导致转播台的广告被压缩。时间过短则会让其他卫视出现黑屏空档。为确保时间精确到秒数,就把整理稿子画面播出来,以此来填充不够的时长。
整理稿子的画面时长可以控制,差的时间多,就可以多播几秒;差的少就少播几秒,给导播留一点余地。这样处理起来也方便精确控制时长。
业内把这种方式称为“松紧带”,就好比我们看的电视剧,最后播放片尾曲和滚动字条,也是为了起到“凑时间”的作用。
整理稿子时,主持人在聊什么?
在整理稿子的时候,两个主持人有时候也会有所交流,而且聊的时候都是很轻松的表情,那他们到底在聊什么?
很多人猜测,《新闻联播》结束了,他们大概就下班了。那是不是会聊点生活中的事情,比如“待会儿去哪里撸串”“哪里又开了一家好吃的店”……
其实并不是。虽然这时候主持人说的话观众都听不到,但他们聊的内容还是以工作为主。比如“今天的播出特别紧张,但顺利完成,小小庆祝一下”或者“重播的时候有没有问题要修改”等等。
新闻稿长什么样?
还有人好奇《新闻联播》的稿子到底长什么样?新闻稿和一般的稿子不一样的是,这类稿子字体通常都是放大的。
其实这类稿件叫做“口播稿”,是串联新闻用的。由于新闻节目的高要求性,所以一般都会有提词器,主持人照着写好的稿子念就不容易出现失误。
为了保证看得清楚,就需要把字体放大。《新闻联播》的稿子,一般来说是一行9个字,这样主持人看的时候才够清楚。
很多人觉得,有了提词器,主持人就相当于念稿子,是不是就很简单了?其实根本不会。你可以在手机上随便找一段文字,就是照着读,可能也做不到一字不错。而《新闻联播》的要求是零失误,同时又是全国直播,压力可想而知。
主持人是不是只工作半小时?
从19点开始到19点30分结束,很多人觉得主持人是不是只要工作半小时就够了?当然不是。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包括看串联单、化妆,看录制好的视频。节目播出后也不能马上走,得等到21点30分重播结束以后。
因为有时候,《新闻联播》的重播会有细节修改,比如2013年亚冠决赛次回合比赛期间,重播时插入了现场的直播画面。
另外,在重要会议或者有重大新闻发生时,还会有加长版的《新闻联播》,所以上班半小时是不存在的。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