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横行、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出路在何方?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在呐喊与寻觅中,中国在马克思学说中看到了光明。
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之约,这是一个郑重的历史之诺。
封建社会上千年来的枷锁太严密,非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造不能除旧布新。帝国主义带给中国人的压力太沉重,非动员几万万劳苦大众的伟力不能与之相抗。
1920年乍暖还寒的春天,29岁的陈望道在浙江义乌分水塘的柴房里,废寝忘食两个月,第一次完整译出了《共产党宣言》。一批心怀救国理想的进步人士,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的火种就此在东方点燃,曾经困顿彷徨的革命先驱找到了方向。
第二年,也就是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这一刻起,中国共产党的航船在上海石库门的旭日里、在嘉兴南湖的碧波中毅然起航,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走过百年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
这奇迹,是无数仁人志士视死如归,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难求索,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事迹沉埋于历史,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英雄的鲜血融入了沃土,浇灌着共和国之花——他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你的眼睛,
再不能睁开,
但是我们理解,
你沉默的情怀。
你在硝烟中长眠,
再不能醒来,
但是我们相信,
你化作了山脉。
在共和国的土壤里,
有你们付出的爱。
在飘扬的旗帜上,
有你们血染的风采……
大地披锦装,江山如画,百年征程忆先烈。今天,本报向您讲述革命先驱郝克勤的故事,以此向所有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