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第18版:18

家乡的文化符号

对于很多人来说,传统面花模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家乡味道的痕迹,也是家乡的文化符号。

高殿华说,面花模子能够传承200年,靠的就是不减功、不减料。从立意到选料,从刻刀到技法都十分考究。

“过去,人们多选用枣木、桦木、梨木等做模子原料,现在主要选用优质的东北柳椴木。柳椴木木质细腻、柔韧度好且无毒无味,雕刻出的作品纹理清晰、牢固,不易脱落,更适合面花的加工制作。”高殿华说。

近年来,夫妻俩在自家开了一个小型面花模子雕刻作坊,名曰“双印坊”。

2013年,中央电视台《沿海行》节目对黄骅面花做了报道,高殿华的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开始为外界所知。 起初,只是黄骅的几家面花食品厂和周边县市的买家订购,随后高殿华的业务迅速向外辐射。

虽然这门手艺可以糊口,但受手工限制,产量有限,不会让人发大财。多年来,高殿华也曾免费招收过徒弟,可都没坚持下来。令他们夫妻欣慰的是,儿子、女儿都非常喜爱设计和雕刻面花模子这门手艺。

从2014年开始,高殿华夫妇走进黄骅市高官庄中心校和羊二庄中心校,义务传授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

出自高殿华夫妇之手的面花模子,集艺术鉴赏性与功能实用性于一身,可谓雅俗共赏。他们刻制的面花模子,也逐渐打开了传统手工艺制品的市场。

如今,古老又有着岁月痕迹的面花模子雕刻手艺,不仅在我市受欢迎,还被很多省市采购回去,用作糕点制作或者工艺品,并远销海内外。

2021-06-01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3974.html 1 家乡的文化符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