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祁晓娟 张丹)昨日,在沧县宸福家庭农场里,一台大型播种机正在地里忙着播种。让人奇怪的是,这台播种机“头上”安着天线,自己在地里干活,并没有人在驾驶它。
“咱这播种机,装上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要设定好种植地块和播种路线,用北斗卫星导航设备操控无人驾驶农机就行了。”在众人一片疑惑的眼神中,宸福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宸说。
张宸自豪地向人们介绍:“咱这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农机,不但可以耕可以种,也可以栽可以收。这叫白天种地省人工,晚上种地不怕黑。”张宸的话引起了在场的人一阵大笑。“不仅如此,这个播种机还能在地里进行作业路径规划,完成自动田间转向、车辆姿态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张宸接着说。
29岁的张宸2013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成为一名农民。当时,张宸的父亲张文国承包着一万多亩土地,组建起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怀着一腔热情返回农村的张宸,先是和父亲一同种地,随后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沧县宸福家庭农场。
张宸了解农民种地的辛苦,她想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更希望走科技种田之路。她了解到“北斗”的先进性后,请来了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王秀和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师李晓明,给农场的机械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台机器安装“北斗”的成本是6万元,一开始父亲张文国并不同意:“投入那么大,能行吗?”
张宸给父亲算了一笔账:用“北斗”种地能实现定速前进,还能进行精准定量播种。原来播种一亩地的成本是140元,用“北斗”仅需要120元。一亩地节省20元,一万亩地就能节省20万元。
说服了父母,张宸陆续给播种机、收割机等11台农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张宸也成了沧州第一个用“北斗”种地的农民。她告诉记者,等到今年播种的玉米收获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卸粮车,可以进行自动收割作业。
“用‘北斗’种地,省时、省力、省人工,高科技为咱传统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张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