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2日
第07版:07

“拉肚子”可不是小毛病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比如葡萄膜炎、关节疼痛、皮疹等。虽然没有致死风险,但病情反复、不能痊愈,患者需长期带病生存。

炎症性肠病更爱找年轻人

“从临床就诊人数来看,炎症性肠病在我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已有明显增长的势头,且呈年轻化特点。”在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之际,专家表示。炎症性肠病中的溃疡性结肠炎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20岁至49岁,性别差异不明显,病程多在4周至6周以上;而克罗恩病最常发生于青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18岁至35岁,男性多于女性。

以往,炎症性肠病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目前,中国和日韩等东亚国家炎症性肠病的患病人数正与日俱增。预计到2025年,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将达到150万人。

发病率的增长及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加工食品以及食谱的剧烈变化有关。研究发现,富裕地区、城市、白领阶层的炎症性肠病患病率相对贫穷、偏远地区和体力劳动者更高。过于干净的生活环境、西化的饮食和精神压力等,可能提高发病风险。

出现这4个症状要小心

由于人们对炎症性肠病的认知度较低,疾病早期出现的持续腹泻、腹痛、发热、便血等症状常被忽视,因此延误了治疗。

患者就诊时往往要排查超过30种—40种常见疾病,例如感染性肠胃炎、结核病、寄生虫类感染疾病等。

炎症性肠病常具备几个特点:

1.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伴见血便,时间超过一个半月以上;

2.体重莫名下降;

3.经常低热、贫血,或有营养不良等症状;

4.年轻人如果出现肛瘘、肛周脓肿等表现,就难以恢复。

同时具备以上一条或多条,且经消化内镜(包括胃镜、肠镜、小肠镜)、CT、核磁共振或抽血、病理等检查诊断,方可确诊炎症性肠病。

与急性肠炎、感染性肠炎相比,炎症性肠病病程久、症状反复,而其他肠炎则只是一时性的不适,治疗后便可恢复正常。

吃东西有讲究

2017年,我国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这是因为很多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再加上药物影响等因素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无论是处在疾病活动期还是缓解期,患者都需要谨慎选择食物。

活动期:食用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面条汤、馄饨等;

缓解期:可食用易消化、少纤维素、质软、高热量的饮食。烹调方式以蒸、煮、焖、炖为主,做到少油、适量盐;

严重期:需严格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液进行补充。

炎症性肠病会导致癌变

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治疗上一直强调早治疗早干预,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肠道损伤,进而使肠道发生癌变。这种无法治愈的肠病,长期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是治疗的目标。

患有慢性疾病,尤其像炎症性肠病,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关系造成一定损害。疾病的治疗是长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致命的。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达到和保持健康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以实现减轻疾病症状、降低复发频率。

2021-05-22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3189.html 1 “拉肚子”可不是小毛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