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备受市民关注的南川楼、朗吟楼复建工程开工。这两座楼将成为狮城新的地标建筑,让沧州运河景观呈现出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南川楼、朗吟楼桩基工作已完成,开槽完毕,正进行验槽。
记者从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了解到,南川楼和朗吟楼的建设不是原址复建,而是在收集了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后,实施风貌展现。
南川楼、朗吟楼所在的南川楼广场位于运河区南川楼片区,解放东路以南,大运河东岸。南川楼、朗吟楼分别位于南川楼片区的南北两端,相距约200米。
南川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初期,后毁于清初战火。据史料记载,南川楼作为长芦盐运司的官方建筑,最初建造的目的是用于盐运司官员闲暇登眺。
新建的南川楼位于南川楼片区南端、原无线电二厂东南侧,为明清建筑风格,首层四出抱厦,折转八角,二层探歇山平座,三层环廊用重檐四角攒尖,升贡鎏金宝顶,共享漕乡之兴隆。南川楼地块占地约21亩,单体建筑面积4793.89平方米,楼体高31.8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成后的南川楼,将具有文创商品展卖、运河文化交流等功能。
朗吟楼的来历更是颇有趣味。相传吕洞宾饮沧酒大醉,后人建此楼以纪之。因吕洞宾有“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之说,故取名朗吟楼。朗吟楼曾是古沧州城名胜之一,最早建造时间并无记载。此楼虽湮灭已久,然历代文人留下诸多关于它的诗篇,至今为人称道。
新建的朗吟楼位于南川楼片区北端,为仿明代制式楼阁式独立建筑物,攒尖三重檐风格,楼体高31.7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设范围占地21.2亩,建筑面积约3400平方米。建成后的朗吟楼,将具有文化展览、茶文化品鉴、书画展览等功能。
沧州历史上有三大名楼,即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根据规划,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将以千尺距离相隔,呈三足鼎立之势,并成为沧州新的文化地标。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