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8日
第17版:17

与东光的又一次邂逅

林永香

一条运河沉淀了过往岁月的诸多痕迹,也串联起古今中外的文化往来。大运河是“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是“无价之河”。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东光,古称“观州”,始置县于公元前203年,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随着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文化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东光连镇谢家坝等被列入大运河58个重要遗产点之一。使得东光这个古老的县城更加熠熠生辉。

明朝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朱棣每攻克一座城池都会血洗当地,很多无辜的老百姓被残忍杀害。运河两岸哀嚎四起,尸骨遍野,这才有了明永乐年间的大移民。

“民居烟火近来稠,野店临河半是楼。客路相逢多故旧,岸傍迎楫唤停舟。”刘铉的一首绝句《东光》,尽现了小城东光在“靖难之役”后经济、文化的复苏与繁荣,一个“稠”字可见一斑。

诗人刘铉青年入仕,终老于京城。他曾经不止一次经运河往返于北京与苏州之间。东光,便是必经之地,也就有了这首流传至今《东光》。

这首诗作于何年何月,尚无从考证。但从转句“客路相逢多故旧”可知,诗人已经不止一次到过东光了,结合其人生履历也就能推断这首诗写于中年后,即宣统年间或以后。

夕阳西下,站在船头遥望前方,东光县城越来越近,两岸民房的灯光多了起来。运河岸边的小店也换了光景,那些简陋寒酸的草房不见了,多半变成了二三层小楼。熙熙攘攘的东光码头上,是一张张熟悉的故人面孔。他们一边挥手示意,一边迎上前来,热情地招呼着故人赶紧停船上岸。

此时的东光,在经历了朱棣20多年的治理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国力鼎盛,百姓安居乐业。朱棣重视经济,勤政爱民,善用人才,振兴文化。后世尊称其为永乐大帝。

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每一次聚散,都是一种命运的注定。诗人刘铉晚年任少詹事,侍奉东宫太子读书。刘铉去世后,皇上和太子都给他赐祭,赠予财物治丧。宪宗即位后,赐予他礼部侍郎,谥文恭。

而今,运河两岸,姹紫嫣红,杨柳吐翠,一派欣欣向荣的美景。我相信,倘若诗人有知,必将会诗性又发:

笑语欢声日渐稠,

满城春色入高楼。

景非昔比人如故,

问我游园可泛舟?

2021-05-18 林永香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2760.html 1 与东光的又一次邂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