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8日
第04版:04

直升机上阵 防治美国白蛾

鸟类、螳螂、寄生蝇、寄生蜂等“友军”也开始加入到“战斗”中

我市针对美国白蛾的飞防工作已经展开。本报通讯员 摄

本报记者 霍钢杰

近日,多个县(市、区)发布公告,将针对美国白蛾展开飞机防治工作。

记者近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本次飞机喷洒农药作业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预计飞防面积100万余亩,于5月底结束。

使用直升机

飞防100万余亩林地

据悉,美国白蛾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树木具有严重危害。截止到2019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均发现美国白蛾。

今年,我市针对美国白蛾的飞防区域主要包括:交通干线两侧林带、重点工程造林区等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飞防工作不再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组织,而是由各县(市、区)单独使用直升机开展。

此次飞防使用药剂全部为仿生制剂,该类药剂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有特异杀虫效果,对人畜安全,不伤害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昆虫。飞防区域内的群众可正常进行生产、生活活动,不必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此次作业期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防站将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航空及地面协调,并监督检查飞防作业效果。

目前正值美国白蛾

防治最佳时期

据介绍,在我市,美国白蛾一年繁殖三代,5月、7月和9月是幼虫的危害期。一头雌蛾可产卵1300粒至3000粒,卵的孵化率高达96%以上。春天的一对美国白蛾,在条件适合、没有天敌控制的情况下,经过三代繁殖,秋天可能会变成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幼虫。

针对美国白蛾危害情况,我市确定了“重防一代,严防二代、三代”的防治原则,即抓住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的关键时期,集中人力、物资,采取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降低美国白蛾的虫口基数,为二代、三代的防治打好基础。

为做好今年的防治工作,4月初我市监控测报网络开始全面运行。4月12日,我市首次诱捕到越冬代成虫,成虫始见期比去年提前4天。4月27日,美国白蛾进入成虫羽化高峰期。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预测5月15日至6月5日为美国白蛾飞机防治、地面防治的最佳时期。

和美国白蛾的“战争”

已经持续18年

2003年9月23日,我市首次在沧州开发区的一棵法国梧桐树上发现美国白蛾。随后几年里,其他县(市、区)陆续发现美国白蛾疫情。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防站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的美国白蛾很可能是由来往疫区的人员在无意中带入的。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美国白蛾的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量大、传播蔓延速度快,易暴发成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吃叶子,最厉害的时候,它能把树上的叶子都吃光了,而且它还爱吃农作物的叶子。国内的农作物,基本上没有它不吃的。”

2007年6月22日,有关部门借用防治蝗虫的飞机,在黄骅探索性地防治了2000亩林地的美国白蛾。“那个时间点对防治美国白蛾来说,已经有点晚了。但是,我们10月底检查的时候,发现效果很好,比地面防治的效果好多了。”

后来,又经过几次尝试,我市相关部门逐渐确立了通过直升机喷洒药剂防治美国白蛾的做法。

去年5月14日至6月2日,我市共租用4架直升机,历时20天,累计对16个县(市、区)的128.4万亩林地开展了飞防作业。

自从开展大面积飞防作业后,我市的美国白蛾疫情已经减轻。目前,飞防作业大约从每年的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防站工作人员表示,使用这种防治方式,“喷一次药能保证全年的防治效果”。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对美国白蛾“不理不睬”的鸟类、螳螂、寄生蝇、寄生蜂等“友军”也开始加入到“战斗”中。

2021-05-18 鸟类、螳螂、寄生蝇、寄生蜂等“友军”也开始加入到“战斗”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2719.html 1 直升机上阵 防治美国白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