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水静静流淌,涌过车水马龙的新华桥,似乎就慢下了步子。初生的夏意从暖风中冒出头来,雀跃到河沿青翠的行道树枝头,洒下碎金般的光影。人沿运河走着,心也跟着舒展开来,东侧是一排别具一格的小店,在晴日里打着盹儿。而一家叫做“东街小面”的店,竟冲河沿“背着身子”,叫人好一番寻觅。
白墙绿树,门侧有小花,窗前有木椅,倒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推开门,阳光从透光的屋顶照耀到原木色的墙面上,角落里的一株大树冲破屋顶,窗台边的绿植生意盎然。“咚咚咚”,切菜声打破宁静,一桌之隔,老板季禹正和主厨表弟准备着今天的食材,原本宁静的诗意被烟火气熏染得热闹起来。
闹市里奔波惯了,仅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坐一坐都觉得享受,但店里的主角——面,还未登场。
豌杂面和鸡丝凉面是最受欢迎的。豌杂面一看就像个川妹子,飘香的辣椒油、浓稠的肉酱、软糯的豌豆、鲜嫩的油菜,一股脑堆在细白的面条上,直率得让人能猜出它鲜明的辣味,而所能被预见的也仅止于此。肉酱以其浓郁,结合豌豆的绵软,调和了麻辣的锐度,丰腴的调料裹住洁莹细长的面条,赋予其丰富的味道。这豌杂面入口筋道爽辣,哧溜哧溜吃着,好不过瘾。
而鸡丝凉面看上去清雅得像位江南姑娘,根根分明的面条上覆着橙黄色的榨菜丁、丝丝缕缕的白嫩的鸡胸肉,素雅得很。但面不可貌相,筷子一拌,埋伏在碗底的辣椒油、醋、蒜姜水、香葱油等各种底料争先恐后地拥住面条,一时风云突变,显露出了内在泼辣的本性。拌匀了再尝,这鸡丝凉面竟比豌杂面更够劲,浸饱了辣椒油的面条闪着晶莹的红,入口是意料之外的爽滑筋道,过瘾的香辣足以让味蕾沸腾。而香脆清口的花生碎、微甜爽脆的榨菜丁、咸香脆嫩的芽菜也来添彩,让这面的滋味变得更加立体。
“豌杂面是热面,水润些的同时,辣味也柔和些;鸡丝面是凉面,辣也辣得清清爽爽。”这家店的一草一木都是季禹与他女朋友王艺霖的心血。他深谙辣面之道:“面的灵魂是油辣子,而筋骨则是面条。”每家的油辣子都算得上独门秘笈,各有所长,季禹专门去重庆找地道的老师傅学了手艺。他家的油辣子要用4种不同的辣椒,分别来提香、提色、提味、提辣,先炒再熬,用熟油把辣椒中的水分热干,让辣椒自身的香味得到充分释放,熬一次要半天的工夫。而面条最好是用川渝地区的碱水面,季禹找一家做面条的重庆人专门做的,又细又韧。
吃过了爽辣的面,最适合给味蕾降降温的还属冰汤圆。在刨冰里浇上特调的红糖水,码上醪糟、蜜红豆、山楂丁和花生碎,再放上刚煮好的小汤圆,最后浇一勺煮汤圆的原汤,冰渐渐化开,各种料也融进碎冰里。清凉酸甜,一勺入口便消解了先前的灼灼辣劲;小汤圆细腻软糯,温柔的弹牙感里满是甘甜;冰里还保留着细小的冰茬,嚼在齿间有咬碎的清脆感。
不急不缓地吃碗香辣的面,配份清凉的冰汤圆,看着屋顶漏下的天光缓缓移动,周遭暖洋洋的,这片刻光景中镌刻着小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