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主任张明介绍说,目前,在沧州活跃的蚊子主要是淡色库蚊。再过一段时间,随着天气进一步转暖,还会有白纹伊蚊活跃起来。
沧州主要有3种蚊子: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数量较多。
张明介绍,淡色库蚊常为棕褐色,飞行较慢,黄昏时开始活动,尤其在夜间叮人最厉害,常发出“嗡嗡”的声音,一旦被人发现,容易被轰走而不纠缠到底。这种蚊子吸血后在人体留下的肿包较大。它是传播丝虫病和乙脑的主要媒介,一般孳生于下水道和室外的臭水沟。
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这种蚊子只在白天咬人,夜晚不活动。它们叮咬人的速度非常快,等到人有感觉时,只能看到受伤处留下的红斑点。此蚊喜欢咬人的四肢,主要传播乙脑和登革热。白纹伊蚊喜欢小型积水,如空调、花盆、破旧轮胎等能集聚雨水的地方都可能孳生这种蚊子。
中华按蚊在市区出现的较少。这种蚊子爱吸动物血,是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也是传播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之一。近几年,我市中华按蚊密度明显下降,如今在沿海地区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