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1日
第04版:04

一只蚊子的自述——

常躲在地下室越冬 现在已经开始活动

本报记者 霍钢杰 庞维双

天气渐热,市民能享受甜美的冰淇淋、大西瓜了。但是,大家也会受到很多的害虫困扰。近日,沧州一些地方出现了蚊子的踪影。它们或隐秘在草丛中,或躲在室内角落……

今天,一只蚊子讲述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越冬

我是一只去年出生的淡色库蚊,顺利地度过了这个冬天。

对,您没听错,我们蚊子能越冬。怎么样,没想到吧?正好今天我有空,听我给您慢慢道来。

你们大概也知道,我们蚊子的生活是受温度影响的:气温高的时候,我们到处都是;气温低了,我们就不见了。

但和你们认为的情况不同,冬天我们蚊子其实并不会死绝。虽然大部分蚊子会在寒冷的冬天死掉,但是以我们淡色库蚊为代表的部分蚊虫可以越冬。最近在沧州开始活动的,主要是我们淡色库蚊。

去年冬天来临之前,我和一些成年姐妹停止了繁殖,聚集到一处温暖的场所隐蔽起来。为了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天,我们在藏身处进入了蛰伏状态:不吃也不动,把自己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有点儿类似于冬眠。

最近几天,我们感受到天气转暖,又从藏身处飞了出来,寻找新鲜的血液,为自己补充能量,并且开始繁殖后代。

每年根据气候不同,我们在沧州的活跃期也稍有不同。

一般情况下,4月左右就可能会看到我们的身影。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的数量会随着气温升高越来越多,到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

我们喜欢在晚上黑灯之后活动,吸食人类的血液。对我们来说,最适宜聚会的温度是26℃至35℃。当温度达到40℃时,我们也会有点儿受不了。

随着气温降低,我们会慢慢减少活动。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我们就会停止繁殖,然后像我上面说的那样,找到一个避风避寒的地方隐蔽起来,像是地窖、防空洞、地下室、花房等,都是不错的过冬选择。

哎呀,瞧我这张嘴,一不小心就把我们过冬的藏身处说出来了。您可千万别告诉别人。

越冬期间,即使气温上升,我们一般也不会飞出来吸血。直到第二年春天,我们才飞出来吸血、产卵。

除了我们淡色库蚊这样以成虫形态越冬的,还有一些亲戚会以其他方式越冬。比如,微小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多以幼虫的形式越冬,白纹伊蚊多以卵的状态越冬。

成长

在生物学上,我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均在水中生活,成年后我就可以羽化成蚊,自由飞翔了。

去年天气转冷前,妈妈将还是卵的我和兄弟姐妹们产于水中。2至3天后,我们就纷纷孵化为幼虫。这个时期,我们还有个名字,叫孑孓(jiéjué)。因为我们的幼虫在水里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的,也有人叫我们“跟头虫”。

在这个阶段,我们用吸管呼吸空气,利用口器,也就是你们人类的嘴,来进食。我们的口器为咀嚼式,两侧有细长密集的口刷,借助口刷的迅速摆动产生水流。这些水流流向嘴巴,我们就可以摄取水中的有机物及微生物来填饱肚子。

在气温30℃左右,食物也充足的条件下,经过5至8天,我们就能完成4次蜕皮,变为蛹。

在蛹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进食,而且仍然能在水里自由地游泳,并通过呼吸角来呼吸空气。

这个时期的我和兄弟姐妹们经常会停在水面上休息。但是遇到惊扰之后,我们也会迅速地潜入水里躲起来。

成为蛹之后,继续在水中生活2至3天,我们就能羽化成蚊。在蛹这个时期,我们的抵抗力挺强的。即使离开了水,只要身体保持一定的湿润性,我们仍然能够顺利地完成羽化,成长为成年蚊子。

繁殖

不过,这个羽化过程也不算太容易:在翅膀没有硬之前,我们无法起飞。只有飞起来之后,我们才算是真正长大了。

和某些年轻人类要被父母催婚不同,我们成年后思考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结婚生子。您可能在某个黄昏时刻的田野空旷处见过我们的“相亲现场”:一群蚊子聚成群飞在一起。

当然,这种蚊子群一般都是雄蚊子,不过不一定单纯由一种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蚊子集合而成。雌蚊子看到这种蚊子群之后,就会飞过去与同种雄蚊交配。交配通常需要10至25秒。之后,雌蚊子就会飞走。

说起来,我们雌蚊子也算对爱情很“忠贞”:一生只交配一次。随后,整个一生中产下的卵都可完成受精。

看到这儿,估计您也明白了:我们从出生到成年,如果一切顺利,总共也就需要10来天的时间。通常,我们一年就可以繁殖7至8代,比你们人类快多了。

最怕

越冬期是我们蚊虫数量最少、生命最脆弱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我们活动能力弱、抵御能力差、聚集范围集中,因此也最容易被杀灭。因此,你们人类常常会在这个时期用各种方式对我们“斩草除根”。

每到我们越冬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到潮湿、温暖、光线较暗且避风的地方来找我们,然后进行消杀,搞得我们损失惨重。

还一些人不停地翻坛倒罐,清洗积水容器,不给我们留下产卵的地方。一些不能清理的雨水井,他们还会定期投药。

还有人甚至会清除卫生死角和散乱垃圾,彻底清理我们生存的地方。

……

要是所有人类都这么做,我们就“完戏”了,连繁殖都会成为问题,就更不会形成危害了。

2021-05-11 本报记者 霍钢杰 庞维双 一只蚊子的自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2034.html 1 常躲在地下室越冬 现在已经开始活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