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从重庆上学回来,脾胃被养得无辣不欢,她声称,曙光路上这家小面店是她走遍沧州大街小巷,吃到的“最重庆”的小面。
小面之“小”并非指面的多少,而是说这面不加浇头。这样一碗素面能让吃惯了浓油赤酱的打卤面的北方人念念不忘,精髓就在于丰富的底料。
上午十点,赖棒棒重庆小面店里,店员们已经在为中午的就餐高峰做着准备。档口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大碗,店员正在打料,将各种底料依次放入每个碗中。“不同的面要搭配不同的底料,底料种类最多的要属不加任何浇头的素面,得放20多种。”底料中有味精、盐等家常调料,也有四川榨菜等川渝特色食材,而灵魂还是自家熬的料油。料油是菜籽油加入白蔻、草果、茴香等40多种中药材熬制的,经过2个小时的熬制,吸收了各种天然味道的精华。
小面到了北方,一旦加了浇头便更受欢迎。牛肉小面以纯牛肉汤打底,里面有大块牛肉;肥肠小面的汤底是用鸡骨、大骨与中草药熬的老汤,很有滋味;豌杂小面上满满浇着嫩黄色的豌豆与浓郁的杂酱,顶上点缀着葱花与花生碎,咸香中掺杂着麻辣的味道钻进鼻腔,令人忍不住要吞口水。
要一饱口福还要有点耐心,豌杂面一定要拌匀,将豌杂搅拌到大碗各处,让每根面条周身都裹满杂酱,这时才好入口。咸香的味道刚刚在口中铺开,轻微的麻辣味就蹿了出来。起初,味道还不算浓烈,渐渐地,麻劲儿扩散开来,辛辣的刺激也开始加重,舌头微微颤抖着。而脆脆的花生、软糯的豌豆和清新爽口的青菜又将美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面条筋道爽滑、软硬适中,咀嚼过程中,花生香与豌豆香不时在齿间迸开,丰富着面条的口感,缓和了麻辣的霸道。
一碗豌杂小面,越吃越开胃,最后,从舌头、嘴唇到整个口腔都开始像触电般地微微发颤,一股热辣的蛮劲在胸腹间游走,令人惊叹这小小的面中竟蕴含着如此摄人的能量。
“小面中大有乾坤。”店主刘英说,店里的面条是特制的,和面时要放菜籽油、鸡蛋、碱、盐等食材,每天早上现和、现轧,和其他面条的口味、口感都不一样;沙软的豌豆、爽脆的榨菜、纯正的菜籽油……各种原材料都是从川渝地区运过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地道的重庆味道。
店址:运河区曙光路颐和家园底商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