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吃过一次至今难忘的尜尜汤。每每念及,味蕾仍禁不住起反应。
那是5年前的事了。
和几位同事驱车去海边公干,返程时已近中午。当车行至一望无际的盐田时,天突降暴雨。在泥泞的小路上行驶不久,车陷住不动了。
绝望之际,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处房子。于是,我们冒雨冲了过去。
屋里只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架着一根烟袋“吧吧”地抽着。
听我们说明事由,大爷磕了磕烟袋锅,叹口气:“雨怕是一会半会停不了,先喝口热水吧。”说着,从暖壶中给我们每人倒了碗开水。
我掏出一支香烟递给大爷,他瞅了瞅,夹在耳朵上。开始与我们交谈起来。原来,大爷是看盐田的:有盐工们用的工具,还有一座座小山般的原盐,到了秋后才回村去住。
雨,依旧“哗哗”地在下,看看表,快12点了,肚子也不争气地开始叫唤。
大爷不知何时找出一件雨衣,似乎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这儿不靠村不靠店,没啥好东西招待你们。咱就凑合着吃点吧。”没容我们客套,他已走进雨中。
不一会,大爷拎着一个网抄子进来了。网里都是活蹦乱跳的小鱼,有鲢子、鲫鱼、马口等,小的寸余,大的也仅有手指长。他把鱼倒进一个盆里,一边洗,一边对我们说:“今儿个,我给你们做杂鱼尜尜汤,保准你们没吃过。”
鱼收拾好了,和玉米面。随后,将面团放在木板上,用刀平拍成饼状,切成一个一个的小方块。
锅里放入清水,把小杂鱼们倒进去,大火煮。
鱼香在小屋弥漫。掀开锅,汤,乳样白。用笊篱把鱼的骨刺捞出,将尜尜放进去,接着煮。转眼间,香喷喷的杂鱼尜尜汤端到我们面前。一阵风扫残云后盆干碗净。当放下饭碗时,我趁老大爷不注意,将五十块钱放在碗下,算是对老人的谢意吧。
这平生第一次吃的杂鱼尜尜汤究竟有多好吃?几年来,我始终未能找出合适的字眼描述它。只记得在回程中,我们几个互相揭发:“你今天吃了三大碗啊!”“别说我,你也吃得够猛。”“一锅尜尜汤基本上让咱仨包圆了,老大爷都没怎么吃。”
是什么原因让我对这顿尜尜汤至今难已忘怀?是海边人的朴实、热情,是那刚出水的小杂鱼特有的鲜味,还是没有佐料渲染的玉米面的天然?
哦,好难忘的盐田老大爷,好难忘的尜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