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6日
第14版:14

开天辟地 光耀千秋

——读《中共之初》有感

■寒朴

收到梦言编著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之初》一书,眼前一亮,42万字的大作一气读完,甚是“解渴”。该书以精心的谋篇、严谨的考证、鲜活的细节、丰富的史料、精准的概括和大量的配图,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历史画卷,是一部集史实性、客观性、严谨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党史书。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应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捧读《中共之初》,边读边悟,读出了我们党的启航之始、初心之立。全书分为“开天辟地之事”“横空出世之时”“藏龙卧虎之地”“同船异路之人”“垂名留芳之史”“秘史轶事之解”六辑。该书编著过程中坚持全面、客观、真实,注意突出主要历史节点,对历史资料进行考证、类比、分析,囊括了许多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

一百年前的1921年,是一个平常的年份;这一年的7月23日至8月初,也是一个平常的时段。但就是在这夜幕的平静之下,却涌动着一股泉流。这股泉流,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缓变急,最终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细品本书一、二两辑“开天辟地之事”“横空出世之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最初是受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具体帮助下,由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李汉俊、毛泽东、董必武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酝酿、筹备、发起组织成立的。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把志同道合、利益一致形容为“同舟共济”。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中共一大闭幕会,就发生在船上。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朝着当初确定的理想和目标,一直奋勇向前。

捧读《中共之初》,边读边品,读出了我们党的英勇悲壮、大浪淘沙。用心研读本书“藏龙卧虎之地”“同船异路之人”三、四两辑,可以看到,1920年8月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这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信仰的地方。这个党的早期组织的发祥地,就是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岁月无情,洗尽铅华。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在艰辛的革命历程中,进退沉浮,最终走向不同的人生终点。历史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胜利最终属于那些自觉肩负人民希望、不畏艰险攀登的人。

捧读《中共之初》,边读边思,读出了我们党的坚定信仰、集体智慧。静心深读本书五、六两辑“垂名留芳之史”“秘史轶事之解”,让人深思感怀。“垂名留芳之史”对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三人之评价,使人了然于胸。尤其是“革命先驱李大钊”,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中国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的探索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位举旗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伟大人格是矗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毋庸置疑,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品《中共之初》,深感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中,该书是一部融历史性、严肃性、知识性为一体,可资借鉴的学习读物。真诚地期盼读者朋友从中受到“学党史、守初心、跟党走、担使命”的启示,让信仰和使命在忠诚的火焰下闪光。

2021-04-26 ——读《中共之初》有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1898.html 1 开天辟地 光耀千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