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8日
第14版:14

只为一时“舒服”,耳朵又疼又痒

采耳“采”出麻烦来

本报记者 凌巍

最近,我市市民小王耳朵疼痛、发痒,还有液体流出。为此,他来到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本部院区耳鼻喉科。

医生刘大英在为小王做耳窥镜检查时,发现他的耳道里有白色的粘稠分泌物,耳道、鼓膜也充血、肿胀,甚至有霉菌生长的迹象。据此,她为小王做出了诊断:真菌性外耳道炎。小王告诉医生,他曾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体验了两次采耳,过了几天,耳朵就开始不舒服了。

刘大英说,近几年来,她经常遇见采耳后出现耳道感染的病人。

耳朵痒了,不少人都会很自然地用棉签或掏耳勺掏一掏。有些人不仅喜欢掏自己的耳朵,还喜欢看别人掏耳朵——某短视频平台上,不少“掏耳朵减压小视频”的点赞数量都超过了一万。

其实,掏耳朵这个看似令人舒服的动作,早就遭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集体声讨:轻则破损出血,重则鼓膜穿孔。

掏耳朵对耳道的

伤害有多大

掏耳朵给耳道造成的伤害,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除了皮肤破损、耳道发炎,掏耳勺、棉签进入耳道后,如果对深浅控制不当,就会伤及鼓膜。如果鼓膜被刺破,就有失去听力的危险。

在内窥镜下,耳道被放大数倍,你可以直观地看到掏耳朵造成的伤害,例如血痂、皮肤破损、血管增生、鼓膜异物等。即使看起来很温和的棉签,在清洁耳朵的时候,也可能将耳垢往里面推,造成耳垢硬化,堵塞耳道。

自己掏耳朵不安全,那么,去找采耳师采耳放心吗?

据权威资料介绍,采耳师所使用的工具并非医学专业工具,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刘大英说,她不建议患者去外面采耳,容易出现顾客之间的交叉感染。

1.不卫生 采耳过程中,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掏耳勺,如果消毒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引发疾病。

2.不专业 采耳师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毛刷、掏耳勺和头灯,并不是医院里的专业工具。

医生在清理耳道时,头顶戴的是反光镜,会将光源聚集到一点,能清楚地看到耳道内部。而有的采耳师所戴的头灯,看似专业,照出的光实际上是散射光,无法看清耳道内部。

采耳师用的掏耳勺、毛刷也并非医用,一旦用力不当,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导致耳鸣、疼痛、听力下降。

耳垢

是个好东西

刘大英对记者说,耳垢学名叫耵聍,是油脂腺和汗腺分泌的产物。它本身是个好东西,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来物质的作用。

1.润滑耳道 就像眼泪能润滑眼睛一样,耵聍也能对耳道起到润滑作用,避免耳道发干、发痒。

2.防尘防虫 耳垢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灰尘进入耳道。耳垢还具有特殊的味道,可防止部分飞虫误入。

3.消灭细菌 研究发现,耵聍对某些细菌能起到明显的杀伤效果。相反,一点耳垢都没有,反而容易引发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

医生教你

给耳朵做保洁

一般情况下,耳垢可借助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不需要采耳。耳朵难受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

1.自己清洁 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有时就可以止痒。

如果确实有必要掏耳垢,就必须洗净双手,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稍微探入和擦拭外耳道,并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垢带出。

不要用指甲等尖锐物品抠耳朵。如果发生了越抠越痒的情况,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湿疹或外耳道炎了,应该及时就医。

2.求助医生 出现下列3类问题时,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再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①有堵塞感 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耵聍无法自行排出,容易堵塞,并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十分明显时,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请医生进行清理。

②听力下降 有些人年纪不大,也没有耳疾,却突然出现听力不佳。这时候,需到医院进行检查。

③耳朵不适 一些人经常随意采耳,不知不觉就对耳道造成了损伤,致使耵聍无法顺利排出,耳朵越掏越堵。另一情况就是采耳时有异物(如棉棒上的棉花)掉入耳中,严重时会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此时,患者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刘大英还说,平常要注意,耳道里尽量不要进水,游泳时可以使用专用耳塞。

2021-04-08 本报记者 凌巍 只为一时“舒服”,耳朵又疼又痒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9113.html 1 采耳“采”出麻烦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