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要换装新橱柜,早晨八点多,橱柜材料到了,不久,安装师傅也到了。
师傅约40岁,圆圆的脸庞透着几分朴实。他一进屋就开始拆包装箱。20多个包装箱,每包里有10来块大小和形状迥异的板材,取出后分类码放。他无需看安装图纸,仅瞥一眼板材外观,就熟练拼装起来。板材在他手上乖顺听话,块块相连成和谐的诗行。
闲聊中得知,师傅来自农村。他曾跟着父亲打工,会一些木工手艺。后来,父亲年龄大了,守着家里的几亩土地。他干过混凝土浇筑、木工、电工,挖过土方,后来木工活多了,就专门做木门,安装橱柜,一干就十几年。凡是他做过的活,很少有返工的。时间久了,也有了固定的品牌橱柜、木门的安装合作方。
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在老家。妻子是他初中同学,常年在家里照看瘫痪的婆婆,多次拉着架子车,拖着发病的婆婆到乡医院看病。婆婆病逝后,妻子却大病了一场。谈到妻子时,他目光温柔如初开的花蕊。农忙的时候,他也赶回去帮忙。后来城里活多,只好带着老爹和妻儿到郊区租房居住。妻子在街边摆了个补衣摊,补贴家用。妻子弯曲的身影,成了他和这个小家定盘的星。
装吊柜时,师傅站在人字梯上,肩抗着柜体单手拧螺丝。我想过来扶,他拒绝了。他说,做安装的,不能依靠别人。装地柜时,他仰躺在纸箱上,手伸到柜底缝隙里,调整着支座高度,爬起来后用水平尺反复比对,再躺下去一点点调整。上千个螺丝、两百多块木板,数不清的五金配件,他一一仔细装配着。汗水弄湿了胸前衣服,汗渍渐渐连成了一片。
晚上7点多,他的手机响了。他看一眼屏幕,用衣袖擦去汗水,背过身接电话。只听到他声音很轻地说:“明天的活预约好了,晚上加班把今天的活干完。回去可能很晚了,你们不用等了。孩子做完作业后,你们早点睡吧。”他和妻子的通话不多,但那个出租小屋的灯光,此时成了他心头最温馨的牵挂。他曾和妻子憧憬过,趁着年轻再奋斗些年,争取在郊区买套房子,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夜已深了,街道上桔黄色的路灯,商铺的广告牌灯光,在盛开的桃花树丛里透出点点微光。他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吊柜灯不亮,他又爬上梯子,一点点的排除故障,之后又把柜子装好。
他还挺爱干净。每隔一会儿,他都把下边料、碎沫、包装箱清理到一个袋子里,现场很整洁清爽。看得出来,这个中年人,他把一家人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了手中的每一个动作化作了不急不燥、慢工出细活的时光坚守中。
将近晚上8点时,橱柜终于安装完了。完工后,他在对柜体、水盆、电源及灯光检查无误后,把我叫过去验收,征询意见。对我的疑问,他都一一认真回答。他还主动提醒我,下一步做石材台面时要留心的细节。他把自己对妻子的爱,对小家的未来,全都体现在对客户的精益求精上了。
此时,屋外飘起了小雨。这个进城务工的中年人,虽然疲惫,但他迈着踏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小区,开着他的小货车,迎着春雨,驶向幸福温暖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