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5日
第04版:04

从学校门口到教室,黄骅市第六中学教师王九泽——

每天4趟,背受伤学生上下学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3月24日上午7点30分,王九泽准时来到学校门口。“来,我背你去教室。”他一边说,一边蹲下身子,背起被家长抱下车的周子涵,径直朝教室走去。

从学校门口到教学楼门口,再从教学楼门口到教室,这100多米的路程,要花费王九泽近5分钟的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都要走上4遍。

“今天好些了吧?还会痛吗?”从学校门口到教室有一段距离,王九泽背着45公斤的周子涵一边朝教室走,一边跟她聊天。

其实,王九泽一直瞒着一个秘密:他腰部以前受过伤,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

老师的后背

是学生上学的“桥”

“142、143、144、145……”王九泽一下一下数着步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用最快的速度背着周子涵走向教室(上图)。

新学期开学以后,从周一到周五,王九泽每天都会准时背着周子涵进教室。他们从校门口出发,穿过测温通道,在体温检测处排队测温后,来到教学楼2楼的教室。

周子涵是黄骅市第六中学七年级七班的学生。开学前几天,她不小心伤到脚,拄着拐杖才能勉强行走,无法上下楼。

本来,周子涵的父母担心女儿在校上课有困难,便打算让她请假在家休养。

得知周子涵受伤的事儿后,班主任王九泽担心周子涵请假会落下课程,主动揽下了每天背周子涵进出教室的任务。

从那以后,从周一到周五,王九泽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配合周子涵的父母接送周子涵上下学。

每次上学的时候,周子涵的父母把女儿送到学校大门口,王九泽再把她背进教室。放学后,王九泽把周子涵背到学校门口的家长等候区,将她送到父母身边。

就这样,王九泽温暖的后背成了周子涵从学校门口到教室座位之间的一座“桥”。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得重复4遍。

其实,王九泽腰受过伤,不能干太重的体力活。

背着45公斤的周子涵上下教学楼,对王九泽而言,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但他守着自己的秘密,每天重复着这段100多米长的路程。

爱心接力

同学成了她的“拐杖”

“每次王老师费力背我的时候,我都恨不得自己的脚立马好起来。”周子涵感激地说,“王老师每天背我上下学,我才没有落下一节课。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功课会落下多少。”

在学校里,周子涵走动时需要拄着拐杖。在王九泽的带动下,班里的学生成了周子涵的“拐杖”。有人每天扶着她上厕所,有人帮她进行简单的课间活动。

这段时间以来,王九泽背学生的身影和同学扶着周子涵慢慢行走的情景,已经成了学校里一道温馨又特别的风景线。

“我们不愿意让女儿因为受伤影响上学。幸好王老师及时伸出援手,帮了大忙。”周子涵的父亲周庆博说,当王九泽老师主动提出背周子涵时,他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女儿说,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她。我们听了很感动,也很感激大家。”周庆博感动地说。面对周庆博的感谢,王九泽却说:“作为一名老师,这是应该做的。要是换成别人,也会这么做。”

2021-03-25 从学校门口到教室,黄骅市第六中学教师王九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7986.html 1 每天4趟,背受伤学生上下学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