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护肤、量子水杯、石墨烯内衣、玻尿酸被子……过去一年,打着高科技旗号的产品依旧层出不穷。说到底,这类产品之所以屡禁不绝,是因为商家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忽悠消费者。
同卵双胞胎胚胎
发育有遗传差异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开始出现遗传学差异,而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组不一定完全相同。
同卵双胞胎也就是单卵双胞胎,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但这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胚胎;而异卵双胞胎则是因为母体卵巢同时排出两个卵子,并且分别受精成胎。同卵双胞胎的二者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婴儿性别相同,外表会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有时甚至连身边亲近的人都很难分辨。一般认为,他们接受的也应是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的研究团队,在2019年曾发布首个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绘制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这张图让科学家能够以迄今最为详细的视角了解人类进化两大关键驱动力的位置、速率和联系。在新研究中,他们又对387对同卵双胞胎和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从而追踪变异的趋异性。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双胞胎之间平均相差5.2个早期发育突变。在大约15%的双胞胎中,其中一人携带的这些突变数量较高,而另一人没有这些突变。
研究报告指出,同卵双胞胎来自一个单合子,这个合子是一个精子让一个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会导致变异,但同卵双胞胎的这种遗传学差异来源此前从未被测量过。
一般假设同卵双胞胎之间的遗传学差异很小,因此两人之间的生理或行为差异通常被归因为环境因素,但是,双胞胎中一人可能会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自闭症及其他发育障碍。
在以往认知中,同卵双胞胎既然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就带有相同的基因组,也可以说,两个人在遗传性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如果双胞胎其中的一个被检查出患有某种基因疾病,那么另一个也很可能会不幸患有同样的疾病。而今的新发现推翻了这一“理所当然”的想法,未来医疗领域若干疾病的监察和治疗,将因此出现不同;更重要的是,这能帮助我们重新了解人类新生突变带来的遗传病。
据《科技日报》
玻尿酸床品:舒适度不如全棉
上网搜索玻尿酸床品的消息,可以追溯到两三年前。当时,玻尿酸概念正火,除了常规的护肤产品,玻尿酸床品、玻尿酸被褥也在市面上出现。
记者近日打开购物网站,搜索玻尿酸被子,发现在售商家依然不少,价格在几百元不等,宣传的词语无外乎“边睡觉边补水”“睡觉等于敷面膜”。产品宣传页面写着: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分子能携带500倍以上的水分,是当今公认的优质保湿成分,广泛应用在保养品和化妆品中。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被称为理想的保湿因子,把玻尿酸搬到床上,让你一边睡觉一边美容。
听起来诱人,但其实早在2019年,就有专家做过辟谣实验。
有电视台记者在网上购买了玻尿酸面料的床品,上面标注能够锁水保湿。商家称面料加了玻尿酸,摸起来更柔软,具有吸湿放湿效果。专家表示,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回潮率值越大,吸湿率越高,保水性越好。比如说涤纶和棉两种材质,涤纶的保水性特别差,棉的保水性特别好,因此,棉穿起来会更舒服。通过实验证明,全棉毛巾回潮率更高,用起来也更舒适。相比之下,玻尿酸床品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量子护肤:院士已经亲自打假
打着量子技术噱头的产品就更多了。近日甚至“逼得”中科院院士、量子科技领域领军人物潘建伟亲自打假。对于不少护肤品挂名“量子”,潘建伟称:量子护肤如果宣称用了“量子技术”肯定是假的,“护肤品真的好的话,不需要挂量子,挂了这个肯定不是特别好的护肤品。”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这个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号称5分钟看10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喝1斤白酒不头疼的量子水杯,顶着量子头衔的产品效果被说得神乎其神。
事实上,量子技术目前最主要的体现是在通讯领域,从手机、电脑、互联网、卫星导航到全球都在加速研发布局的量子通信网,这项技术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博士林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除量子通信应用于金融安全等领域,其他量子技术都在研发阶段,没有应用于民用领域,而且量子技术对试验环境要求相当苛刻,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达到,因此标榜“量子”的产品都是打着量子旗号的虚假宣传。
总之,所谓“量子+生活”的产品都是骗人的。
石墨烯:一条内裤至少要几亿美元
在购物网站记者搜索石墨烯内衣,发现商家都宣称该内衣有抑菌、抗菌功效,甚至有“抗疲劳”、“防止紫外线”等本事,价格不夸张,听起来又厉害,不少商品卖得很火。
石墨烯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被冠以“新材料之王”的头衔。
目前,石墨烯产业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电子、能源环保、健康等领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极、超级电容器、半导体器件、新一代显示屏、晶体管等工业制造方面。
但是,用石墨烯做内衣成本太高了。
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组成的平面结构,一毫米的厚度大概就有300万层,它不但有很特殊的性质,比如导电、导热,而且它特殊的性质只在单层的时候表现最好,目前石墨烯的制备并不容易,成本也很高。
从商家的宣传来看,用石墨烯做衣服的意思更接近于在常规化纤衣物中添加少量石墨烯粉。而非纯用石墨烯,毕竟据业内人士估算,如果用完全单层的纯石墨烯来做一件内裤,价格至少要几亿美元。
据专家解释,科学实验证实,石墨烯材料红外发射率高,吸收紫外线的本领更强,有一定的抗菌、抑菌实验效果。因此如果真在衣物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可能产生一定抗菌效果,但市面上销售的石墨烯内衣成分如何,普通消费者难以判断,很可能花冤枉钱。
总之,消费者要擦亮眼,不要被“高科技安慰剂”迷了眼。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