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种慢性疾病、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溃疡、肿瘤化疗等患者的增加,患者对专科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
2014年9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成立我市首家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对伤口、造口患者进行科学、专业、系统的护理指导,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护士:以高水准伤口造口护理能力,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心理支持,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她们被称为伤口造口治疗师。
沧州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专科护士丁立荣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4年9月,人民医院成立了沧州首家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取得了国际造口治疗师(ET)资格的丁立荣,成为护理门诊专科护士。当时,全国考取国际造口治疗师资质的专业护理人员还不足千人。
多年来,沧州市人民医院一直注重培养专科型、技术型护理人才。在伤口治疗护理方面,如创伤、烧烫伤、药物外渗伤口、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浅表皮层外伤等急性伤口,压疮、糖尿病足、动静脉溃疡、肿瘤伤口、截瘫伤口、术后难愈伤口、瘘管、窦道、引流管的处理及维护等慢性伤口,均采用国际先进、全球倡导的伤口湿性愈合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能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损伤和疤痕,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专科护理门诊的护士,丁立荣用满腔热情和不断提升的专业技能,践行着一名护士的职责。
今年1月,一位26岁的女患者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被送到了沧州市人民医院救治。女孩病情复杂,进行MDT多学科会诊后,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做手术风险会非常大,在家属要求下,医生为她进行了保守治疗。医生做了腹腔穿刺置管术进行引流,但是保守治疗需要频繁换药,患者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出现大面积破溃、红肿。
擅长造口护理的丁立荣接手伤口处理。面对患者腹腔引流管里不断涌出的脓液以及散发出的恶臭,丁立荣毫不在意。
在丁立荣的眼里,病人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多年来处理伤口的经验,让她很快就控制住了伤口的感染。经过3天的护理,患者腹腔引流管周围溃破的皮肤完全愈合了。
“不仅是这位女孩,还有很多因肠癌、膀胱癌等做造口的患者,肛门或是尿道移位到肚子上,他们进行生理排泄只能在肚子上造口,因此要终身携带造口袋。患者从生理到心理都会非常难受,所以,做好造口护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灵关爱。”丁立荣始终用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态度去开导患者,手把手地教患者家属学习造口护理知识。尤其是她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出的一套造口袋巧妙应用方法,既能缩短换药次数,降低医疗费用,还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治疗这名女患者的同时,丁立荣又接手了另外一位压疮患者。今年1月底,一名高烧两天、陷入昏迷的男患者被送到沧州市人民医院抢救。
患者3年前因脑出血后遗症瘫痪在床,因为患者家属不懂得如何护理卧床病人,导致患者全身多处压疮引起了发烧。
“压疮俗称褥疮。接诊这位患者时,我还没进病房,在楼道中就能闻到伤口腐烂的恶臭味。”丁立荣说,患者右髋部有15厘米×15厘米大小的压疮,骶尾部有13厘米×13厘米的压疮,很是吓人,创面皮肤已经完全坏死变成黑色,溃烂口深可见骨。
患者病情十分危急。丁立荣一边在脑子里构思整体治疗方案,一边迅速下手清理创口。
碘伏消毒,细心清除坏死的组织,填塞碘伏纱布,外敷纱布垫,美固固定……治疗第一周,效果显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创面已经开始转为红色,脓液在日渐减少,恶臭味也在不断减轻。
治疗第二周,患者神志清醒了,创面完全转为红色,新的肉芽长出来,能盖住部分骨骼,再无恶臭味。
丁立荣一面护理着患者,一面教患者家属怎么照顾长期卧床的病人。“照顾病人不能偷懒,换药时我只要一看伤口及周围皮肤情况,就知道你们照顾得好不好。”丁立荣时常这样“严厉地批评”着患者家属。
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对一些长期卧床、不方便到医院就诊的市区患者,丁立荣便提供上门延伸服务。她走到哪里,就把护理专业知识传播到哪里。
有人曾经问丁立荣,天天看着这些伤口不恶心吗?她只是微微一笑。烧烫伤、压疮、糖尿病足、肿瘤伤口、术后难愈伤口、造口……各种各样的创伤,在她眼里,没有美丑之分,她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解除患者的病痛。每当伤口痊愈,疤痕减淡一些,皮肤变好一些,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这些都会让她感到无比开心和自豪。
刘琰 杨惠麟 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