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偷偷地溜走了。年前的采买、忙碌似乎还是昨天的事儿,可眨眼的工夫,春节早已经过完。还没来得及慨叹时光易逝,小城又在璀璨的灯海里迎来了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每到元宵节都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有观灯、放灯、猜灯谜、踩高跷、扭秧歌、敲大鼓、划旱船等众多热烈喜庆的民间活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吃元宵。
近年来,我们的小城每到春节前后,街道两边都会被一些形态各异、流光溢彩的路灯、景观灯纷纷点亮。今年更是不例外,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传统的烟花、爆竹已悄然退出年俗的大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极富装饰效果的各种彩灯。每每夜幕降临,公园里、大路旁就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
观赏着造型别致、色彩绮丽的各种景观灯,不由得又想起了儿时元宵节放的花灯,而刻在记忆深处的就是我看过的那次放盒子灯。
记得那时我大概有七八岁的年纪。春节前,就听小伙伴们说正月十五会在医院附近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放盒子灯。当时年纪小,并不知道盒子灯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过听小伙伴们说起放盒子灯时那兴奋的语气和满脸期待的神情,我想,放灯的场面一定很热闹也很红火。因此,在十五那天晚上吃过元宵后,便缠着父亲带我去看放灯。
当父亲骑着自行车带我赶到放灯的地方时,场地上早已被人群占满。不时有调皮的孩子像泥鳅一样在人海里钻来钻去,一时间,孩子的嬉笑声、大人的训斥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父亲带我站在观看放灯的最佳位置,又担心我被人群挤到,于是,父亲俯下身子抱起我,让我坐到他的肩头。
当我坐到父亲肩头的一瞬间,我的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小伙伴们口中的“盒子灯”。它架在一个结实的木架子上,最上端像是一个巨大的八角形的盒盖儿,四周连着下一层花灯上端的线。
我看到放灯的人点燃花灯底部的灯芯,灯芯哧哧地燃烧,当烧到第一层花灯的灯芯时,这层花灯“啪”的一声脱落打开。当时我看到的这个花灯足足有九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人物和一个小故事,当初记忆最深的好像有“猴子捅蜂窝”“嫦娥奔月”以及各式各样的花灯。
我稳稳地坐在父亲肩头,瞪大双眼仔细看着,观灯的人们大声笑着。场地上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和花灯燃放后噼里啪啦的阵阵声响。到后来听大人们说起我才知道,当时放灯时的烟花、焰火、鞭炮的用药都是杀伤力几乎为零的皮硝、木炭等,根本不用担心受伤。
盒子灯燃放完后,一群孩子学着大人的模样,在场地上撒欢儿地扭着“秧歌儿”。听着鼓点密集、激昂的大鼓,我和一众小伙伴燃放了做工不太精美的孔明灯,整个场地被月光照亮,被烟火染亮,被孩子们的笑声点亮……
虽然时隔多年,可那次观灯的记忆却清晰如昨,或许有很多细节都已模糊不清,可当时那个欢乐的场景、那份愉悦的心情、那种朴素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却早已留在我记忆里最显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