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冠疫苗会改变人体基因?从耳垂皱褶就能提前预知冠心病?过冬神器“自发热内衣”真的可以自行发热?千万别信,这些都是忽悠人的。日前发布的今年首期“科学”流言榜对上述谣言进行了辟谣。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打新冠疫苗会改变人体基因?
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RNA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有传言说m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哪种疫苗,都不会改变人体基因,更不会把接种者变成“转基因人”。
灭活疫苗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了能引起人体免疫的应答活性,属于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不属于基因工程疫苗,“改变人体基因”无从谈起。
而mRNA新冠疫苗主要是利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把编码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一部分基因作为抗原来生产疫苗。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但不是“逆转录RNA病毒”,所以新冠病毒的基因不会整合到人体染色体中。携带着人体基因组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细胞核有核膜包裹。对于mRNA疫苗来说,疫苗的纳米微粒载体,只是将病毒的基因片段送入细胞质,根本不进入细胞核。连细胞核都不能进入,怎么会有机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里呢?
从耳垂皱褶就能提前预知冠心病?
耳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无软骨,也无韧带,其血液供应源自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耳前支,局部缺血可能会导致耳垂皮肤的收缩而形成皱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冠心病无必然联系。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而言之,就是心脏的供血血管发生了狭窄,心脏供血不足,机体从而表现出胸闷、胸痛等一系列症状。《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提示:冠心病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研究发现,耳垂皱褶征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特殊睡觉姿势、遗传学背景、提早衰老、氧化应激、胶原降解等有关,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耳垂皱褶从来没有被写进国内外的冠心病诊治指南、专家共识、医学教科书中,可见对医生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很大。
“自发热内衣”可自行发热?
大多数销售发热内衣的商家都声称,他们的发热内衣里有一层“高科技”材料,可以自己发热且保持37℃的恒温,保暖效果是传统纯棉保暖内衣的好几倍,是“黑科技”等等。
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自发热并不科学,因为能量是需要来源的,热量不可能凭空产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够真正自己发热的材料,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发热的衣服。
所谓的自发热内衣其实是把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偷换了概念。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水蒸气)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这就是吸湿发热。众所周知,人肌肤表面的角质层会排出水分,当人体皮肤向外散发水蒸气时,这些水蒸气在液化时会散热,这是我们冬天感到寒冷的重要原因。这时如果穿着纤维材料的内衣,纤维吸湿性越高,吸湿过程中散热越多。所以,所谓的自发热内衣,其实就是用特殊纤维材料、具备“吸湿保暖”效果的内衣。
在把纤维材料和其他成分重新“组合”以后,自发热内衣的确比普通的秋衣秋裤更加暖和。但是,自发热内衣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很干燥的环境当中就没有什么吸热能力,比如在冬季干冷的西北、华北地区,自发热内衣的效果肯定没有在长江流域的效果好。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