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马振刚 李建琨
“我在家了,来抓我吧!”近日的一天早上6点,黄骅法院中捷法庭的法官李爱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刘某。
刘某没有想到,他打完电话不久,法官就来到他的面前。刚刚打电话时蛮横嚣张的刘某耷拉着脑袋,表示立马凑钱,配合法院执行。
将邻居打伤
拒赔被起诉
黄骅的刘某与李某是邻居。2018年8月的一天,刘某与李某闲来无事,在一池塘边看别人钓鱼。说话间,两人因言语不和吵了起来,进而发生了肢体冲突。
李某被刘某打伤,住院治疗了20天。刘某也为此被当地公安机关行政拘留7天。
在李某住院期间,刘某曾到医院看望李某。由于都怨气难平,双方就赔偿问题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的刘某为此被李某起诉至黄骅法院。
黄骅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刘某赔偿李某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约1.4万元。判决生效后,刘某并没有赔偿李某。随后,李某向黄骅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银行存款被扣划
心存怨气拒调解
去年10月,此案进入执行程序后,黄骅法院中捷法庭的法官李爱民接手此案。法官给刘某送执行通知书,但刘某家中却一直无人。刘某所在村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告知法官,刘某经常外出开大车跑货运,不经常回家。
法官随即电话联系上刘某,告诉他案子的进展情况,并督促他尽快赔偿。
“我被拘留了7天,他住院的时候我也拿钱去看过他,我凭什么还给他钱?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听完法官的话,刘某在电话中火冒三丈。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联系了双方当事人所在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希望他帮忙做刘某和李某两人的思想工作,解开两人的心结。另外,法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查找刘某的行踪和财产线索。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法官通过网络查控,发现刘某的某银行账户中有2800余元存款。为了保障李某的合法权益,督促刘某主动履行赔偿义务,法官对这笔存款进行了冻结和扣划。
“为什么扣划我的存款?”随后,法官接到了刘某打来的电话。法官就此机会,再次向刘某重申他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并把逃避、抗拒履行的法律后果耐心讲明,劝说他顾念邻里情谊,协商解决赔偿问题。然而还没等法官把话说完,刘某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挑衅法官
被堵家中
去年12月17日清晨,刘某再次给法官打来电话。法官以为刘某想要还钱,却没想到接通电话后听到一番挑衅的话。
“喂,李法官吗?我在家了,来抓我吧!”
法官没有耽搁,跟同事会合后,直奔刘某家。当天准备出车但还未来得及动身的刘某见到法官,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般,脑袋耷拉着,表示尽快打电话借钱,赔偿李某。
见刘某积极配合执行,法官没有再追究他一早打电话的鲁莽行为,而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就在当天,刘某赔偿了李某5000元。
对于剩余的赔偿款,刘某提出请求,希望李某能宽限他一段时间。刘某取得了李某的谅解,并与李某达成调解协议。两人约定,刘某春节前还清剩余赔偿款。
“我再也不会赌气冲动了。要是成了‘老赖’,我丢了工作,就真的得不偿失了。”刘某向法官道了歉,并保证以后做个守法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