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第二实验小学5年级4班) 沈宇彤
2020年12月21日,我在学校食堂参加了冬至包饺子活动。
擀皮的、包饺子的,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食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的任务是擀饺子皮。一开始,我怎么都擀不好,饺子皮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是太厚就是太薄。我急坏了。
突然,我想起妈妈包饺子时皮是“外薄里厚”。我便想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滚动擀面杖,一边转动面皮,随之一个漂亮的饺子皮就擀好了。我照着这个样子,擀了不少完美的饺子皮。
“饺子皮”事件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又开始挑战包饺子。
我不是很会包饺子,捏上这边的皮,馅却从另一边跑了出来。我好不容易将面皮捏好捏紧,那饺子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趴”在了面板上。
我正想放弃,同学于子涵走过来示范说:“包好的饺子像这样往里按一下就可以‘站’起来了。”我将信将疑,拿起那个“趴”在面板上的饺子一试,果然饺子“站直”了。之后,我包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饺子。
终于,饺子在我们的期待中上桌了。我吃着不太成型的饺子,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