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
第05版:05

杨炳栋:劈风斩浪为巨轮引航

本报记者 祁晓娟

杨炳栋正在为巨轮引航

沧州骄傲

候选人事迹展示

风大、浪高、冰厚……在杨炳栋的沉着指挥下,一艘艘巨轮安全进港。

42岁的杨炳栋是黄骅港引航站的一名高级引航员。

20年来,杨炳栋共安全引领各类船舶3600多艘次,引航里程可以绕地球3圈。

今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杨炳栋当选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十大风云领航人物。

顶风迎浪为巨轮引航

引航,充满着挑战和风险。

他首先要乘坐小小的拖轮到达引航海域。

从拖轮到万吨巨轮,他需要沿着船身外面悬挂的软梯,晃晃悠悠地爬上去。

戴着防护口罩、穿着防护服,手抓软梯绳索,手不能抖,脚不能滑。

天在头上,海在脚下,人在半空,空中有风,海上有浪,软梯在晃……杨炳栋要靠过人的技巧战胜攀爬的困难和危险。

每次引航,他都只能凭经验。

风向、风速,海水的流向、流速、潮高……所有关于大海的信息全部烙印在杨炳栋的脑中,他根据这些情况,发出一项项指令,加速、减速、转向、倒车……

2010年,黄骅港综合大港开航。黄骅港综合港区的航道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航道,长达60.5公里,底宽仅250米。

随着大港建设和船舶业的发展,巨轮越来越多,引航难度也随之增大。

杨炳栋结合多年来对航海学、海洋学、测绘学的学习研究,以及对黄骅港航道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提出“分段乘潮”理论,并设计出了黄骅港大型船舶乘潮计算系统。

这种方法不仅能保障通航安全,还有助于实现黄骅综合大港靠泊能力的提升,填补了国内长航道乘潮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杨炳栋解决了20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航的难题。

站在“金字塔”尖上

引航员被称为“航海技术金字塔尖上的人”。

冬天大海结冰,这种状态下引航危险重重,这也是全世界引航员都面临的难题。

2011年1月,寒潮大风来袭,厚厚的海冰覆盖了黄骅港的港池和航道,黄骅港出现了船舶进出港艰难的情况。

1月22日凌晨,杨炳栋执行“大舟祥”轮的引航任务。冰区航行,像“大舟祥”轮这样船舶尺度小、吃水小的轮船,最容易发生“冰困”。

叠冰厚度超过半米的流冰慢慢把“大舟祥”轮推向防波堤暗堤段。惊慌失措的船长和船员将目光一齐投向杨炳栋。

“抛右锚三节甲板刹牢!前进二!右舵二十!”“拖三右船尾全速顶!拖六拖七立即全速来救援!与机舱核实主机温度情况……”

接连不断的几百个口令,持续了近20分钟,“大舟祥”轮在离暗堤不到300米的地方脱困!

为解决“冰困”难题,杨炳栋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总结出了四大类共计14种靠泊方法。其中,“冰期船舶靠泊操纵技术研究”被中国引航协会评为中国引航(2008—2018年)十大科研创新成果。

2020-12-09 本报记者 祁晓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196.html 1 杨炳栋:劈风斩浪为巨轮引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