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超男 赵景
在渤海之滨的沧州大地,沧县仵龙堂乡就像一颗崭露头角的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仵龙堂乡位于沧州市东南方向25公里处,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这片热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八角琉璃井的传说以及近日热议的哪吒出生地的故事,更加赋予了这片热土神秘色彩。
近年来,仵龙堂乡按照乡村振兴“五位一体”要求,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力打造平安幸福的仵龙堂。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目前,仵龙堂乡正迈着产业兴旺、人才济济、文化先进、生态宜居和党建引领的步伐向高质量发展乡镇前进。
■ 做大产业振兴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绿水青山终不负,产业富民路更长。仵龙堂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县委“一轴双核多驱”思路,开展“入园升规技改”行动,全力打造舞龙双高产业园,以项目建设推动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仵龙堂乡以优化布局、科学发展、合理配置建设用地为重点,准确把握园区实际用地需求,制定供地计划,推进集约用地,盘活闲置土地700余亩,拓展了园区发展空间。投资修建了道路、排水、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五通一平”。舞龙双高产业园区目前引入多个产业项目,总投资4.91亿元,解决400余人就业,预计新增年产值超4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
项目建设异军突起。累计招商29家,总投资16.66亿元,其中超2亿元项目1个、超5000万以上项目4个、市重点项目1个,签约企业3家、落地企业16家、开工企业6家、投产企业4家。省级中小型科技企业20家,国家级29家,超额完成任务。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以“百名干部帮百企”为抓手,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园区劳务+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联动优势,建成村级劳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期,帮助对接人社部门发布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政策,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2024年以来,组织4次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融资1000余万元,为企业项目建设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 做优人才振兴 谱写人才强国新篇章
完善管理链条,激活人才发展“源动力”。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在外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反哺家乡,参与乡村建设。与中科院研究所、燕山大学管道装备产业研究院建立联系,探索产学研合作发展新路径。
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建立“田间课堂”“师徒帮带”,组织农技专家、致富能手开展实践教学,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举办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200余人次。组织实施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增强青年干部的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完善人才发展平台,鼓励人才成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建立人才服务专班,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一站式”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 做实文化振兴 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尚
深挖文化根脉,守护精神家园。仵龙堂乡蕴藏深厚文化底蕴,乡党委、政府把做好传统文化发掘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八角琉璃井流传着“秃尾巴老李”的千年传说,与哪吒文化的关联探讨为地域文化增添新色彩。
八角井先后被沧县、沧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八角井文化公园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供村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沧县旅游发展大会推介项目,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仵龙堂乡党委、政府持续深挖其文化底蕴,打造农业观光示范园,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一体的文化名片。
优化服务供给,点亮文化灯塔。近年来,仵龙堂乡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全乡共建设文化广场21个,均配备了健身器材,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农家书屋19个,为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广场舞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健步走等,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活力。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将禁止大操大办、抵制天价彩礼、破除封建迷信、抵制低俗文化等内容纳入其中,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形成良好风气。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从见义勇为村民赵国增到“河北省最美家庭”唐洪和家庭,从最美志愿者王锋老师到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亚洲飞鱼”郭金城,涌现了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道德模范。
■ 做细生态振兴 打造绿色发展新业态
生态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全力改善乡村环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根基,这不仅是乡村财富,更关乎民生福祉与村民生活品质。
筑牢绿色基建根基,打造生态宜居新风貌。投资125万元,修建道路11条、10000余平方米。高标农田强力推进,投资1186万元,推进土塔等4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修道路3条8.7千米、水闸11座、涵洞12座。推进人饮工程,完成7村计量设施更换、6村水源置换;推进南排河改造提升,新建2座扬水站。
扮靓人居环境底色,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改造户厕971座,新建公厕7座。出动11749人次,动用4230台次机械车辆,清理11550方垃圾杂物、1157处坑塘、1465处庭院,整改复耕土地12块,恢复耕种15亩。
激活生态产业动能,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径。改善八角井周围环境,种植大片格桑花田,打造格桑花海,每年接待数万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落实休闲采摘项目,搭建大棚,带动村民增收,有力助推文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 做强组织振兴 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仵龙堂乡党委以组织振兴为核心驱动力,深入落实县委工作要求,以“书记项目”为重要抓手,在党建工作上精准发力,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教育,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组织阵地。在后仵龙堂村,投入60余万元,盘活周边270余平方米闲置房屋,科学布局功能空间建设办公场所和功能室。同时,平整硬化1290平方米党建文化广场,使党群服务中心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实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明确党群服务中心各岗位职责和分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引导村“两委”干部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两委”班子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切实建强高素质、专业化的党群服务队伍,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为民排忧的党群服务新矩阵。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档升级同样成果显著。乡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乡村两级调解委员会,建立“三所联动”机制。“我们要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乡党委书记强调。开展农村陈规陋习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常态化开展村民议事活动,鼓励群众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依据村情民愿修订村规民约,发挥民事民议、民办、民管效能,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