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7日
第05版:05

因为孩子比同龄人稍矮些,许多家长焦虑不已,有的从孩子出生不久就用尽办法“追高”,有的追着医生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追高”的家长

本报记者 张 丹 摄影报道

因为身高问题,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找到了医生

不要盲目“追高”

22日上午,36岁的张羽带着8岁的儿子,从东光来到了沧州市区。

这一次,距离她上次带着儿子来看身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尽管孩子多次跟她说,不想再上医院看身高了。

到处测骨龄

张羽说带孩子看身高,其实是带孩子测骨龄。

张羽是从两年前开始带着儿子测骨龄的。

说起带孩子测骨龄的原因,张羽说,缘于对孩子身高的担心。

而张羽之所以对孩子的身高有担心,是因为婆家人的身高不算高。

张羽算是同龄人里的“高个儿”。“虽然不像有的同学170厘米以上的身高,但我168厘米的身高,绝对也属于比较高的。”张羽说。

张羽的爱人身高173厘米。这个高度,在男生中不算高。

“我婆婆身高不到160厘米,我公公的身高也只有170厘米。”张羽开玩笑说,从遗传角度来说,她儿子的身高并不占优势。

因为家人身高都不算高,所以张羽一直特别关注孩子的身高。

“他小的时候,我觉得他身高和同龄人差不多。”张羽说,但从孩子上小学后,她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要稍微矮一些了。

“如果家里人身高都比较高,我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个问题。”张羽说,但现实情况让她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

“我家孩子是男孩,我觉得男孩长大后,身高还是比较重要的。”张羽说,她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也会提到这个问题。

“我第一次带孩子去测骨龄,是在一个朋友的提醒下去的。”张羽说,她跟我说,当地医院有免费测骨龄的项目,测完就能知道孩子的生长基本情况。

但第一次测骨龄得到的结果不但没让张羽放松,反而让她更紧张了。

“在我们当地医院测试的结果是,我家孩子的骨龄比实际年龄提前了两年。”张羽说,这也就意味着他身高增长的时间缩短了两年。

看到这个结果时,张羽不停地安慰自己,“县里医院的测试结果不准。”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试结果,张羽带着孩子到沧州市区一家医院看过,得到的还是同样的结果。

去年,为了孩子的身高问题,张羽还带着孩子到天津的医院测过骨龄。测试结果和前边的结果差不多。

按照天津医院医生的嘱托,张羽这一年多的时间,从饮食上、运动时间上,给孩子调整了很多。

22日她再次带着孩子到医院测骨龄,她想得到个让她满意一点的结果。

两个月到北京拿一次中药

“妈妈,我能不能不喝那个黑药汤了?”

24日晚上,家住渤海新区黄骅市的王媛媛家里,9岁的儿子发出了这样的哀求声。

“喝了吧,儿子,这对你以后有好处。”王媛媛哄着儿子说。

王媛媛说,她已经记不清这是儿子第多少次向她发出这样的请求了。

“虽然我也心疼他,可还是哄着让他喝了下去。”王媛媛说。

王媛媛在渤海新区黄骅市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在众人眼里,王媛媛是个漂亮的人。

“漂亮有什么用,我的身高一直是我的短板。”王媛媛说,她身高只有154厘米,这件事一直让她有些自卑。

“在找对象的时候,我有一个身高的硬性标准,那就是不能低于175厘米。”王媛媛说,可现实是,虽然她定了这样的标准,但身高175厘米以上的男生,很多都介意她的身高。

最终,王媛媛也没能找到身高175厘米以上的对象,“我爱人的身高在170厘米左右。”

9年前,王媛媛的儿子出生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提’身高。”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王媛媛就给儿子补钙、补各种维生素。

孩子在断了母乳后,王媛媛又给孩子买了多种奶粉。

“我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有一种乳酪棒,价格不便宜。”王媛媛说,别人家都是给孩子一袋袋买乳酪棒,她给孩子一箱箱地买。

“只要他吃,我宁可给自己少买点东西。”王媛媛说,孩子吃饭吃得少,她就带着孩子调理脾胃。

“我一直坚信,孩子只有吃得多,才能长得壮。”王媛媛说。

2023年的时候,她在跟同事聊天过程中,得知北京有一家中医馆,可以给青少年调理身体,也能帮助孩子长个。

从那时候开始,王媛媛开始雷打不动地每两个月去一次。

其实王媛媛儿子的身高,跟同龄人比,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

“但考虑到我和爱人都不高,我不敢有一丝松懈。”王媛媛说,两年时间里,她已经记不清孩子因为喝中药哭过多少次。

王媛媛也有很多次于心不忍,但考虑到孩子的将来,她又狠了狠心。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些中药汤对孩子长个有没有帮助,但既然开始了,就坚持吧,万一有点帮助呢。”王媛媛说。

追着医生打生长激素

25日早上,40岁的刘晓莹带着女儿又坐上去天津的高铁。

为了这一天,刘晓莹向单位请了假,女儿向学校请了假,她要带着女儿去打生长激素。

刘晓莹的女儿今年上初一,身高162厘米。其实这样的身高在同龄人中,已经不算矮了,按这样的速度长下去,孩子应该身高也能超过165厘米。

但刘晓莹不满意这样的身高。

在这次去打生长激素前,刘晓莹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刘晓莹的女儿从出生就长得比较漂亮,也比较高挑。

在女儿3岁多的时候,她就把女儿送进了一家舞蹈机构学跳舞。

看着女儿一天天出落得更漂亮,刘晓莹满心高兴。

瞅着女儿在跳舞比赛中获得的一个个奖,刘晓莹有了让女儿往舞蹈专业发展的想法。

“以后要想从事舞蹈专业,身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刘晓莹说,在她的心中,舞蹈演员的身材必须得是高挑的。

为了女儿的身高,刘晓莹不止一次带女儿到沧州的医院进行生长方面的咨询。

按照测骨龄的结果,刘晓莹女儿的最终身高应该在166厘米左右。

虽然是正常身高,但这不符合刘晓莹要求的高于170厘米的期盼。

当时,刘晓莹跟沧州的医生聊过,想给女儿打生长激素,但她的要求被医生拒绝了。

“医生当时跟我说,我女儿将来的身高属于正常身高,不建议打生长激素。”刘晓莹说,她觉得,以她女儿的基础,打几次生长激素,身高突破170厘米应该不难。

在遭到沧州医生的拒绝后,刘晓莹带着女儿去到天津的医院进行咨询。

在跟医生几次交流之后,刘晓莹还是强烈地要求给女儿打生长激素。

最终,当地的医生同意了,刘晓莹也松了一口气。

25日,当刘晓莹带着女儿打完第一次生长激素后,她又开始为女儿约下一次打生长激素的事情了。

生长激素怎么用

像张羽、王媛媛、刘晓莹这样的家长,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高超几乎每次出门诊时都会遇到。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身高上更出众,愿意花费巨额资金,甚至不惜采用注射生长激素等措施来促进孩子的成长。”高超说,这种对孩子身高的过度关注,已逐渐转化为家长们普遍的身高焦虑。

高超说,几乎每次出门诊,他都会遇到家长咨询打生长激素的事情,希望通过人工干预手段来给孩子增高。

但实际上,打生长激素属于医学治疗手段,有严格的标准。

高超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被批准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科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小于胎龄儿、小胖威利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等。

此外,中国中华医学会的性早熟诊疗指南中提到,对于性早熟的患儿,在使用治疗性早熟药物的基础上,如果生长减速或身高受损,可使用生长激素。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孩子,医生一般不予支持。

“我们也有过一个简单的统计,在我们门诊过程中,经过医生诊断,在看身高的这些孩子中,真正需要打生长激素的孩子不到10%。”高超说。

对于家长们追求孩子的高身高,高超说,孩子最终能长多高,与遗传、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整体生长发育状况,不必过于执迷身高指标。”高超说,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平时多注意均衡营养、适度锻炼、保持充足睡眠,身体好、心情好就能让孩子的身体处于良性运行状况,尽可能充分生长。

2025-02-27 本报记者 张 丹 摄影报道 因为孩子比同龄人稍矮些,许多家长焦虑不已,有的从孩子出生不久就用尽办法“追高”,有的追着医生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6815.html 1 “追高”的家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