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7日
第04版:04

生病了找AI问问,想养生让AI开点保健品——

“AI问诊”,靠谱还是噱头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AI问诊”

头疼脑热,先找AI问问咋回事?吃什么药先问问AI……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逐渐渗透到医疗健康领域。一些市民开始尝试通过AI咨询健康问题,甚至让AI开具“电子药方”进行养生调理。然而,AI开具的“药方”是否靠谱?记者对此进行了实测,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市民尝鲜“AI问诊”

新鲜但心里没底

家住沧州市运河区御河新城小区的李女士最近因工作压力大,时常感到疲劳,总是失眠。她听说可以通过AI咨询健康问题,便尝试了一款流行的健康类APP。在输入自己的症状后,AI为她生成了一份“电子药方”,建议她服用枸杞、黄芪等中药材进行调理,并搭配每日运动30分钟。

“我觉得挺新鲜的,就按照建议试了几天,感觉精神状态确实好了一些。”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也有疑虑,AI开的药方真的适合我吗?会不会有副作用?”

市民张先生一直为了戒烟苦恼,他在一款智能AI软件上询问有没有适合他戒烟的中药方。AI软件针对他描述的身体状况,给他开出了一个中药方,表示这个药方可以让他不再喜欢吸烟,还能排出身体中的有害物质。

“我去药房抓了药,喝了几次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不知道是不是没啥用。”张先生说。

记者实测

AI药方“花样百出”

为了验证AI开具“电子药方”的可靠性,记者下载了多款APP进行实测。记者输入“疲劳、失眠、胃酸”等症状后,不同APP生成的“药方”差异较大。有的建议服用中药材,有的推荐补充维生素,还有的强调调整作息和饮食。

记者询问AI:“如果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有没有一些中药、西药的药方?”AI深度思考后,仅用时十多秒,就给出了一份详细方案。

记者注意到,这些“药方”大多附有免责声明,提示“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此外,部分APP还会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信息调整建议内容,呈现出“千人千面”的特点。

医生提醒

AI可作养生参考,但不可替代专业诊疗

针对AI开具“电子药方”的现象,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扈有芹表示,AI在健康管理领域确实有一定优势,例如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帮助用户改善生活习惯,然而,AI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样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AI无法像医生一样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因此其建议只能作为日常养生的参考,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扈有芹强调,如果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02-27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生病了找AI问问,想养生让AI开点保健品——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6810.html 1 “AI问诊”,靠谱还是噱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