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就像我的好朋友,拉琴时就像和朋友玩耍一样快乐。”新华区实验小学5年级7班学生石芷秋轻抚琴弦,笑意盈盈。
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是校园里的“小明星”:作为“二胡小达人”,她努力磨炼琴技,在音乐赛事中屡获佳绩;作为美德少年,她还曾因拾金不昧被评为实验小学“新时代好少年”。
一把旧二胡开启音乐之路
石芷秋与二胡的不解之缘,始于家中一把旧二胡。
“那是爷爷的二胡,琴筒都有些斑驳了。”芷秋回忆说,小时候看着爷爷摩挲琴身的神情,年幼的她就对这个“会唱歌的木头”充满好奇。她总缠着爷爷拿出来让她摸一摸,甚至偷偷学着大人的样子乱拉琴弓。
每次和爷爷开车出门,爷爷都会播放二胡曲,芷秋也总跟着听。在爷爷的熏陶下,她上二年级时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二胡社团。
然而,学琴之路并非坦途。初学时,石芷秋遇到了不少困难。她发现,看别人拉二胡似乎很轻松,但自己一上手就显得笨拙不堪,拉出来的声音也远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妙,“简直像锯木头一样”。爷爷却笑着开导她:“就当是兴趣,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在爷爷的鼓励下,石芷秋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练习。从最简单的《小星星》开始,她到三年级时终于可以站上学校“博雅艺术节”的舞台,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八月桂花遍地开》。听着台下的掌声,她第一次感受到演奏二胡带来的喜悦:“原来努力真的能让琴声变美!”
从紧张到自信的成长蜕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芷秋的二胡技艺日益精进。
2024年6月,在中国音乐小金钟河北省展演中,她以《月夜》的婉转和《赛马》的奔放征服评委,荣获“演奏新人”称号。
而在备赛时,石芷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月夜》和《赛马》这两首曲目前者如静水深流,后者似万马奔腾,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较高。《赛马》快弓段落总“打结”,她急得直哭。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将曲子拆解成小段反复打磨,一遍遍分析指法。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努力,石芷秋逐渐掌握了它们,并顺利通过市选拔,进入省赛。
省赛舞台上,石芷秋是年龄最小的选手。回忆起当时的紧张,她仍记忆犹新:“在石家庄比赛时,我在后台紧张得直搓手,但一上台,脑子里就只剩下曲子了。”
同年8月,石芷秋在首届“琴岛音乐奖”国际大赛中再度突破,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同台演绎《赛马》。回想起来,芷秋仍感到喜悦:“和教授们排练时,我手心全是汗,但他们夸我节奏感好,我心里可高兴了。”
当聚光灯照亮舞台,她与其他小琴童和两位教授共同完成《赛马》合奏时,那奔腾的旋律让她心潮澎湃:“原来二胡可以这么有力量!”
这两次比赛带给芷秋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艺术视野的升华。同时,她也明白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也没有白付出的努力”。
拾金不昧奏响美德乐章
这个在琴声里长大的女孩,还有另一个温暖的身份——“拾金不昧好少年”。
2022年4月6日,她和奶奶在小区散步时,发现花丛里有一个钱包。她和奶奶打开钱包一看,里面有4000元现金、2000多元购物卡,还有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等重要证件。石芷秋立刻回家找妈妈报了警。
后来,失主张先生特意拿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学校,向石芷秋这位“小雷锋”表达谢意。升旗仪式上,校长表扬了石芷秋,并授予她“拾金不昧好少年”荣誉称号。
面对大家的赞誉,石芷秋的目光清澈如初:“爷爷常说‘琴品如人品’,拉琴要心静,做人要心正。以后,我会继续坚持练习二胡,让这个‘好朋友’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