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孙先生家里闲置着七部手机,其中有10多年前的旧款手机,也有最近几年的智能手机。如今,像孙先生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不少市民觉得这旧手机卖也卖不上价,还有可能泄露信息,所以对它们“置之不理”。
旧手机价格低廉
信息泄露有隐患
“卖也卖不了多少钱,只能扔在家里‘吃灰’,确实有些鸡肋的感觉。”说起家里闲置的几部手机,干外贸业务的曹先生告诉记者,他对手机性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更换手机比较频繁,基本上是一年一换。有一次,他去一家商场的手机实体店购买蓝牙耳机时,随口向店员问了一句二手手机的价格。对方的报价让他很吃惊:2021年上市的一款手机,当年发售价格超过5000元,如今回收价仅有1000元左右;一款原价超2000元的手机,用了一年多,收购者给出的报价为五六百元;不能上网的“古董机”,也就卖五六元。
“我再也不敢卖废旧手机了,担心里面的信息被泄露。”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将一部闲置手机内的信息清空后,拿到一家手机店出售。双方达到200元的交易价格后,店员当场把这部手机“恢复出厂设置”。之后,马女士在网购平台上看到,存在大量自称可以进行数据恢复的店铺。马女士向网店客服咨询,恢复出厂设置后能否找回数据,对方表示“可以操作”。这样的回复让马女士十分担忧:自己出售的旧手机,会不会被找回信息,想想都有些后怕。
回收价格差别大
评估标准不统一
日前,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经营手机回收业务的店铺,发现不同商家给出的价格差异不小,其中更藏着不少套路。
记者先是来到位于清池大道的一家手机店,拿出一款2022年发售的品牌手机向店员咨询价格。店员检查了手机配置、屏幕、镜头等情况后,给出了400元的回收价格。见记者不满意,他又先后提出了450元、500元的报价,并强调“他们这里肯定是最高报价”。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其他手机店,发现这款手机的报价在300元到700元左右不等。尽管商家都表示,他们回收和出售二手手机,要参考网上每日更新的价目表,但实际上报价非常随意,且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记者查询发现,相比这些门店的随意报价,多个手机品牌已推出“以旧换新”服务,按照其官方系统进行估价。同时,多个二手手机回收平台及其线下门店也采用这类定价系统,并且不接受议价。在黄河西路一家商场的某品牌手机官方售后门店内,店员在其估价软件中勾选账号情况、外观情况、购买渠道等信息后,对前来咨询手机回收的顾客给出评估价格。“我们会根据手机本身的残值、市场的情况等来判断该如何定价。”这家门店的店员表示,他们也可以进行线上估价,再通过门店、上门、快递三种方式进行回收。
回收渠道不完善
对于目前很多废旧手机“遇冷”的情况,市区一家大型商场数码产品专柜的李晓霞经理表示,目前二手手机市场回收价格不统一的现象比较常见,这是因为回收方对于这些手机的用途大有不同。一些小商贩可能将收购的手机进行简单翻新,然后再次进行销售而牟利;而一些大的商家则会对旧手机进行验机、信息清除等标准化处理后,再下沉到市场进行销售,一些残次品则被处理后交由具备资质的环保企业拆解利用。
对于市民担心的手机回收后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况,李晓霞建议,市民如果想将闲置的手机回收,尽量选择官方客服店进行咨询,让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手机价格并进行信息删除,以防个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