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5日
第04版:04

“车内配有除颤仪,紧急情况可砸窗”

献县志愿者范占良把私家车变成“救命车”

本报讯 (记者 姚连红)这些年,献县48岁的范占良养成一个习惯:不锁车门。这并不是因为他马虎大意,而是车内常年存放着“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为了方便有需要的人取用,他还在车身张贴有“紧急情况下可砸窗取用”的明显标识(右图)。

48岁的范占良是献县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队长。工作之外,向群众宣传急救知识是他最大的爱好。年轻时,范占良当过兵,在部队里担任卫生员。那时候,他学到很多急救知识。2008年转业回到献县工作。后来热心公益的他加入蓝天救援队,成为一名志愿者。

那时候,范占良经常接到求助电话。有一次,一位女士哭着打来电话说,孩子溺水后导致心脏骤停,询问该如何急救。由于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孩子最终失去生命,令人惋惜。“如果会做心肺复苏,明明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范占良很是遗憾。从那以后,他暗暗下定决心,向群众义务宣传急救知识。于是,他开办公益讲座,到公园、社区手把手教人们学习心肺复苏术。目前,经过他培训,已有5000多人取得救护员证。

2021年,范占良出资近两万元购买了一台AED。除了平时培训使用,他还会放在汽车后备厢。为了让“救命神器”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在车尾部张贴了一张“AED”的标识,明确车主可远程开门,并附上他的手机号码,还特别说明“紧急情况,可破窗使用”的字样。

范占良的私家车变成了“救命车”常引人围观。有人看到他车上的标识后很是好奇,纷纷询问他“AED是什么?”此时,范占良变身讲解员。为大家现场普及急救知识。2022年6月,献县一位70多岁的老人走失后,志愿者寻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了老人。可老人突然倒地,心脏骤停。范占良赶紧开车赶了过去,拎着AED马上抢救。最终,老人转危为安。从那以后,范占良觉得车内备有AED更有必要了。

“我干脆不锁车门了,有急用打电话,自取更方便。”范占良说,如果能救人一命,砸车玻璃也值。目前,他还没有遇到过这种紧急情况。“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AED设备,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这是范占良继续宣传急救知识的目标和心愿。

2025-02-25 献县志愿者范占良把私家车变成“救命车”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6567.html 1 “车内配有除颤仪,紧急情况可砸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