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9元解锁全集”的广告吸引,湖南人高佳的父亲3年间为追剧累计充值3万余元;北京人郭航的母亲被数十个短剧小程序“围猎”,账单散落成数百笔小额支付难以追查;江苏人李晴的父亲观看某短剧时,每点击一集被自动扣款2元,直至银行卡流水出现“30元观影消费”才恍然大悟……
一些微短剧“小额高频”的消费模式背后,究竟暗藏怎样的商业陷阱?又是怎样将部分中老年人拖入充值漩涡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免费试看诱人入局
小额充值积沙成塔
“没想到平时很节俭的老人,却为各种微短剧花了3万多元。”提起微短剧,高佳十分沮丧。
高佳的父亲今年58岁,一开始以为9.9元就能解锁全部剧集,没想到看了三四集后,小程序又提示余额不足,要求继续充钱,一开始是充金币,后来是买短剧会员卡。“他说自己太想看后面的反转了,便不断地解锁新剧情,并且一部剧也就几十元,到最后他都觉得自己只花了几百元。”
直到家里人浏览了父亲微信账单里3年内的花销才发现,“的确都是小额账单,最高不超过39.9元”。但计算下来,仅2024年就充了1.6万余元,3年竟花了3万多元,“零零碎碎地在不同小程序上充钱,全是各种某某视频的39.9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小程序上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充值虚拟货币,进行单集付费,每集价格从几角至几元不等;另一种是直接充值会员,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以某短视频平台的小程序为例,一部不到百集的微短剧,免费试看15集后,后续为付费集数,需充值至少七八十元才能全部看完。
这简单的充值设计背后,实则套路重重。
高佳之所以注意到父亲账单的异常,要从他的微信群说起。去年12月,高佳操作父亲手机时发现,他加了二三十个专门分享微短剧的群。群里的短剧助理会不定时地发送一些短剧链接,而且为了吸引群成员点击,会把一些链接的封面设置成美女照片或其他猎奇的图片。
“一些短剧平台还会给父亲拉VIP会员多对一的专属对接群,他加了五六个这样的群,三四个人只为他一个人服务。”高佳说,这些专属群每日给他推送各种收费短视频,有部每集1分钟的短剧居然需要支付800虚拟币,按小程序的换算规则,相当于一集8元。
付费规则雾里看花
解锁全集暗藏猫腻
高佳发现,父亲主要是在短视频软件上看微短剧,但往往看不了几集就要收费了,如果想继续观看,则需跳转至小程序,充值付费也基本在小程序上完成。
“父亲的零钱包里有些零钱,而且开通了扫脸支付,虽然他知道充了钱,但不知道累计下来居然有这么多。再加上他不清楚虚拟币和现金之间的兑换比例,不了解所需支付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收费规则,不知不觉间就花了3万多元。”高佳整理父亲的账单发现,他接触过的短剧小程序有120多个。
“我可以接受父亲为看短剧花39元购买某平台一个月的会员,问题是即使他买了会员,如果被导流至小程序观看,仍然要通过充值虚拟币付费观看,而虚拟币充值无上限,导致钱去如流水。单是去年11月某一天,父亲就充值了5次每次3900K币(虚拟币,1元可以购买100个K币),当天累计支付近200元。这样的事情在过去3年内发生过很多次。”高佳说。
更隐蔽的是“解锁全集”的文字游戏。
记者查看某部短剧付费剧集中跳出的充值页面,发现在页面下方有几行灰色的小号字样,其中一条内容为“购买解锁本剧全集:一次性解锁52集”。而实际上,每部短剧的付费集数并不相同。也就是说,虽说宣传解锁全集,但实际上限定了解锁的集数。
还有小程序提供“支付11.9元,一键解锁本剧全集”的选项,但不管短剧实际的付费集数是40集还是60集,都是相同的价格。
自动续费连环扣款
平台玩转文字游戏
“因为想看微短剧被骗了100元。”在吉林工作的田雪说,自己去年用短剧软件时不仅遇到虚假宣传,还在不知情中被自动扣费4次共计100元。
“这件事发生在2024年12月,一天我在短视频软件中刷到一部短剧,被它的类型和内容吸引后,我根据指令点击下载了‘某某爱刷’软件。”田雪告诉记者,下载软件后,她为了继续观看短剧,按照页面的引导支付了9.9元开通会员。但等她去搜索自己想看的短剧时却发现平台上没有,也没有其他感兴趣的剧,她便卸载了该软件。可3周后,田雪突然发现这个软件在20多天里自动扣款100元。
记者下载该软件发现,软件开屏就自动弹出了新用户福利“全额返活动”的宣传页,内容是“0元订阅会员,下单立返9.9”,并有限定的支付方式。
支付页面的订单信息显示:0元看剧,付款并开通后全额返还。
此时,真正的文字“陷阱”正在等待用户,重点就在于“付款并开通”这5个字。
记者成功支付9.9元后,软件紧接着弹出页面,写着“恭喜您成为周会员!您9.9元的返现机会待领取。您已取消开通,默认不参与返现活动”,页面下方设置了显眼的黄色按钮“抓住机会,去开通”。
在点击黄色按钮选择继续“开通”后,记者进入“支付签约中心”,发现服务内容为“新用户福利自动续费”,服务详情为“商户每隔7天,自动从你的支付账户扣款29元进行续费”,点击“同意协议并开通自动续费”。
“不是按照字面理解‘支付9.9元后商家就会返还’。”田雪说,选择“开通”的也不是所谓的会员,而是“自动续费”。
更糟糕的是,稀里糊涂充完钱后,商家可能“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目前,高佳投诉了充值比较多的短剧平台,收到了少部分退款,“2024年共计花费1.6万余元,现在只收到了退还的三四千元”。(文中受访的微短剧消费者均为化名)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