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第09版:09

让运动为中小学生成长赋能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据《沧州晚报》报道,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了《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计划自202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要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

如今,“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等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并不少见。长时间久坐学习,缺乏运动,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体育活动,能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锻炼体魄,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运动还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

科学研究表明,有的孩子在参加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课堂上的专注度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而且,在运动中,孩子们还能学会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而是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课程。学校需要优化课程安排,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至少2节体育课,严禁挤占体育课。这将促使学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让体育课真正“活”起来。

从家庭和社会层面来说,这项措施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家长将更加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不再只盯着学习成绩,会积极陪伴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社会也会因此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当然,政策的实施关键在于落实。学校要严格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丰富课间活动形式,组织各类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机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5-02-13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5573.html 1 让运动为中小学生成长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