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日,我想晨起写字,头天晚上信誓旦旦调好了闹铃。如此,便觉得高枕无忧了,只待闹铃声把我喊起。
第二天闹铃声如约而至,我却迷迷糊糊变了心思。按下了暂停键,容自己再偷懒一会儿吧!10分钟过后,铃声又响起,还是不想起,又按下暂停键。反复几次,有点儿烦那铃声了,干脆关了闹铃。想白日里有大把的时间呢,别跟自己过不去,遂又继续酣眠。
可是,白天里又有一大堆琐事,无心静下来写字。看似是一整天的时间,其实很匆匆。收拾一下屋子,洗两件衣服,去公园转一圈,一上午的时间,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打开电脑,看一会儿电视,浏览一下网页,和朋友聊一会儿。而后,想起一个题目,构思一篇文章,刚写下几行,转眼天色就暗了。
我总是会后悔。然后,再次豪情壮志,对着闹钟信誓旦旦。可我最终还是又失约了。
孩子爸看不过去,觉得我好笑,对我说,常立志不如立常志。你少追一部剧,少磨蹭一会儿,多抓住一点溜走的时间。
可我散漫悠闲的个性,真的不想把时间过得紧张兮兮的。我只愿早早写好一天的字,然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心无旁骛地享用了。慢悠悠地做事,发呆,看书,或者跑到集市上凑凑热闹。
而我们的邻居阿姨却轻松地做到了早起。当我还依恋着温暖的棉被时,阿姨早已在天色微亮时站在厨房里为一家人煮粥做饭了。做好饭,她又去公园转一圈。回来后,叫醒她的小孙女,给她穿衣,喂她吃饭,送她上学。
她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她也不用闹钟。她说她自己就是闹钟,到时候自然就醒了。
我怎么就做不到呢?闹钟也不管用。我向她讲我的困惑。
她笑了,说,年轻的时候都贪睡,时间多啊,总觉得慢。老啦,就睡不着了。
我妈妈来我家也是这样,老早就起来。我说你再睡会儿吧,外面还黑着呢!她说睡不着啦。我以为是换地方的原因。最近,我去妈妈那儿,她也是很早就起来。看着她忙着做饭的背影,我想起邻居阿姨老了睡不着的话,心里有点酸酸的,时光催人老。
读到威廉·斯塔福德的诗句:昨夜的风里,我醒来两次。一次因为墙薄,一次因为时间之声。若是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这诗句,则会有很深切的体会吧。老了,连时间都觉得忧伤。
想起古时以滴漏计时,一滴一滴的都是时间之声,声声入耳,声声逼人。时间就那样滴走了。有多少好时光,就那样远了,远了。
时间之声,一直做着减法,催我们老去。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去热爱属于我们的一分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