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第06版:06

以为是“0元购”,市区一位老人一次性买了10条围裙,之后在儿女的提醒下才明白系统会自动扣款——

令人无奈的“先用后付”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摄影报道

市民李女士翻看手机才知道母亲网购了不少物品

“今天收到一个围裙,明天收到一个勺子,后天收到一罐芝麻酱……自己没有下单,这些东西哪来的呢?”近些日子, 家中陆续收到的一些“陌生”快递,让市民刘丽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

查来查去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家里的老人网购来的。近日,家住运河区的刘丽说起母亲使用“先用后付”支付功能从网上买的一堆东西时,真有些哭笑不得。

以为不花钱

连下好几单

家里莫名收到一些快递,问谁谁都说没买过,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呢?无意中,刘丽翻看母亲的手机,发现母亲手机上有收货的信息。

刘丽的母亲今年74岁。她使用的是一部智能手机,平时用来和外地的亲友视频聊天。有时晚辈们会给她发个红包,她的手机账户里有些钱但也没怎么用。最近一段时间,老人迷上刷直播。

“我们在老人手机上查了半天,才找到答案。”刘丽说。在某购物平台显示,这些订单的确是通过老人的账户下单的,而且都是“先用后付”支付的订单。据老人说,她在刷直播时突然就弹出了一个抽奖,她一点,很快就出来她中奖的信息,并显示“0元购”,她以为这些东西不花钱就点了。她自己觉得也就点了几下,哪知道会买了这么多。

刘丽再一查,哪里是“0元购”,而是老人使用了“先用后付”。只要超过7天,系统自动认为用户已经确认收货,会自动扣款。“至于怎么使用的这个功能,老人根本说不清。”刘丽无奈地说。他们判断,很可能是老人无意中开通了这一功能。再一看,老人的手机支付功能里显示,有一部分商品已经被扣款。

刘丽赶紧把还没有过退货期的商品退掉,退不了的也只能自己用了。

不是不花钱

只是后付钱

就“先用后付”功能对老年人和孩子不太友好这一点,社交平台上的吐槽也有不少。

一位网友说,“先用后付”功能因为没有扣款记录,自己妈妈误以为不花钱,点了好几个订单,后来竟然一次收到10条围裙。“不是不花钱,只是晚付钱。”当和母亲解释这一功能时,老人生气地说:“花钱谁买这些。”

“下单时不用输入任何密码,也不需要指纹、面容验证,收到货时我才反应过来是4岁的女儿玩手机时误触下单的。”一位网友提起这段经历时仍有些难以置信,4岁的女儿竟然通过手机在网上下单了6件共计400多元的商品。

记者搜索各大购物和消费平台发现,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应用普遍支持“先用后付”功能。部分“先用后付”的商品页面右下角的“发起拼单”功能,会显示为“0元试用,先用后付”。这些字眼儿很容易让一些老年人产生误解,以为是不花钱购物。按照先用后付的购物流程,用户在下单时无需立即付款,下单过程相比普通网购流程也就少了支付这一环节,老人误触的概率也会增加。

无需密码误触下单

意外开通难以关闭

这种所谓的“先用后付”“0元购”的消费模式,是指满足条件的用户在网络购物时可以先0元下单,待确认收货后再在规定时间内付款。很多购物平台上的消费支付方式首选推送的是“先用后付”,很多人没看清就直接点击了付款。

与这种近乎“无障碍”的开通流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取消步骤却很麻烦。记者尝试关闭“先用后付”默认设置,一直难以发现关闭页面。最终不得不致电客服,在其指导下进行操作后才关闭。

对此,河北恭惠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勇认为,上述平台的行为,无法保证用户在知情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当消费者的权益受损时,消费者应妥善保存相应证据并第一时间通过平台客服协调解决。如若平台介入无效,建议消费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2025-02-11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摄影报道 以为是“0元购”,市区一位老人一次性买了10条围裙,之后在儿女的提醒下才明白系统会自动扣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5331.html 1 令人无奈的“先用后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