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第14版:14

来自心灵深处的 本真咏唱

——读《请沿当前道路行走》

■张兴华

知道王秀云着手创作一部脱贫攻坚长篇小说,是前几年的事了。去年9月下旬京津冀文脉的时代回响与多元探索——王秀云《请沿当前道路行走》新书研讨会在津举行;11月17日我参加了新华书店沧州书城的新书分享会。被琐事干扰,对新作,我却一直没能细细品读。

腊月下旬,我关在屋子里,用整4天的时间反复品读,深感:《请沿当前道路行走》,实在是一曲触动心灵深处的低吟浅唱。

一部深刻描绘华北平原农村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这部小说的创作历时25年,作者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小视角反映大情怀,直面扶贫难题,刻画出20多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该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行为描写及环境描写等手法,使包括主人公钟有鸣、潘小白等扶贫干部,以及十里村的蒋二龙等村民们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人物更加真实和鲜活,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来到了十里村就是十里村的人。”这句话是钟有鸣的口头禅,却简洁而有力地传达了扶贫工作的核心理念:扶贫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情感上的融合和心灵上的沟通。通过这句话,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扶贫干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真切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一部枝叶饱满鲜活、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经典力作。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对长篇小说《请沿当前道路行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剥离了传统扶贫题材的惯常写法,展现出独特的独立性和丰富性。该书在塑造扶贫干部钟有鸣这一角色时,并未沿用传统的公仆形象,而是深入挖掘其作为个体的人生经历及情感纠葛,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触动人心。

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在“前方进入事故高发区”章节,作者写道,有一次蒋二龙和钟有鸣喝醉了酒,对钟有鸣说:“钟书记,你来扶贫,你知道啥叫贫,啥叫穷?你们以为穷就是没饭吃没衣穿?你们错啦。穷不光是没饭吃,穷是当不成像样的儿子,当不成像样的哥,穷是眼睁睁拆散相亲相爱的两个人,穷让人不是人。”

这一描述揭示了贫困如何侵蚀人的自尊和自信,使其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劣势。小说中的钟有鸣、潘小白等扶贫干部,通过不懈的努力,带领村民解决吃水、出行等问题,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坚持扶贫要先扶志,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志智双扶”,激发脱贫攻坚活力,改变思维方式,实现精神上的脱贫。

一部以史为镜、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宝藏。20年前我曾和秀云在泊头一块工作。她文采好,人品更好,她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眼睛向下的态度,一直为人所称道。她带着质朴笃实的勇气和求真奉献的毅力,在创作之路上前行,以其特有的视角对脱贫攻坚进行审视与思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作者奉献给读者的是一部有担当、有情怀、接地气,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画像的上乘佳作。捧读《请沿当前道路行走》,我不由得想起:从全国先进工作者张巍婷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韩光辉、陈景昭,再到扶贫先进个人方云普、潘小白,他们勇往直前、排除万难、团结群众的身影定格成一帧帧美好的画面,他们忠于事业,全身心地干,对于百姓,掏心窝地爱的情怀,深深地镌刻在父老乡亲的心中。

该书通过王明园和赵三奔被批捕的情节,揭示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作者通过详细阅读扶贫干部的日记和采访多位扶贫干部,再现了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挑战。

《请沿当前道路行走》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它不仅记录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还以文学的力量传递爱和温暖。这部书有一个个故事,打开书,便走进了讲故事、明道理、悟人生的大讲堂;一个故事,一段人生,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一扇面对世界的窗口。

我以为,王秀云老师的大作恰是献给农村广大父老乡亲和各级扶贫干部的一份大爱。

2025-01-27 ——读《请沿当前道路行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4731.html 1 来自心灵深处的 本真咏唱 /enpproperty-->